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百姓不易,做官尤难。
宁可直谏得罪,不可谄媚偷安。
家中一切勿念,唯盼汝平安归省。”
泪滴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
他取出父亲留下的那方旧砚,洗净磨光,重新注水研墨,在日记册上写下:
“万历七年三月十五,晴。
今日面圣,蒙陛下亲授重任。
然愈近庙堂,愈觉肩上担子沉重。
母寄家书,语重心长,字字如针扎心。
吾辈出身草莽,深知民间疾苦,若一日沦为尸位素餐之徒,则愧对父母养育,负尽十年寒窗。
自此誓:不以权谋私,不以位傲人,不以名为遮羞布。
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春去夏来,苏录所拟《屯田章程》经三部会审通过,先行于宣府、大同两镇试点;《互市条例》亦获准在蓟州边关试行一年。
朝廷派员监察,百姓初持观望,然不过三月,边境走私大减,马市兴旺,胡汉商旅往来不绝,竟有蒙古部落主动遣使请求增设榷场。
与此同时,苏录并未放松学问修养。
每日清晨必诵《论语》《孟子》各一篇,午间批阅公文之余,仍坚持撰写《治平笔记》,记录施政心得与历史教训。
他书房墙上挂一幅自书条幅:“**清慎勤三字,乃为官之本**。”
某日午后,王婉儿再度来访,带来一封其父遗书及一份卷宗副本??正是当年苏父冤案的原始案卷。
她轻声道:“家父临终前说,有些正义,虽迟但到;有些人,值得用一生去偿还。”
苏录接过卷宗,指尖微颤。
他终于知道,当年父亲因拒签一份虚报赋税的文书,遭上司构陷,贬官返乡,郁结成疾。
而如今那份罪证确凿的供词仍在,牵涉之人虽已致仕,然尚有子弟在朝。
他闭目良久,终将卷宗锁入柜中,只道:“此事我已知晓。
然清算过往,不如造福将来。
我会推动‘考成法’修订,让地方官员不得擅自篡改税籍,从制度上杜绝此类冤案再生。”
王婉儿望着他,眼中泛起晶莹:“你变了,却又没变。”
“我只是学会了,”
苏录微笑,“把愤怒变成力量。”
秋风吹起帘幕,远处钟鼓楼传来暮鼓声声。
贡院依旧矗立,仿佛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梦与痛。
而此刻的苏录,已不再是那个蜷缩陋室、靠咸菜度日的穷书生。
他是天子近臣,是一甲第一名,是无数士子仰望的标杆。
但他心中清楚:状元只是起点,治世才是归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