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万万不可!”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翰林痛心疾首,“卫所兵制,乃太祖高皇帝所定万世不易之良法!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无事则耕,有事则战,方可保江山永固!
若行募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且耗费更巨,易成藩镇割据之祸!
唐之府兵坏而藩镇兴,此乃殷鉴!
陛下切不可听信妄言,轻变祖宗成法!”
“是啊,陛下!”
另一位讲官补充道,“空饷之弊,在于吏治不清,在于监管不力,岂可因噎废食,动摇国本之制?当整饬吏治,严查空饷,而非另起炉灶,行此风险未知之举!”
“募兵之费,更甚于卫所,此乃饮鸩止渴!”
“陛下当恪守祖制,亲贤臣,远小人,则天下自治,兵强马壮!”
一时间,文华殿内充满了引经据典的规劝之声,仿佛朱由检提出的不是两个探讨性的问题,而是什么祸国殃民的邪说。
他们用祖制、圣人之道、历史教训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将任何试图改变的苗头都牢牢罩住,并贴上昏聩、冒险、背离正道的标签。
朱由检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平静,渐渐变得面无表情,最终,眼底深处只剩下一片冰冷的漠然。
他早就预料到会有阻力,但没想到阻力如此之大,如此理首气壮,如此……僵化。
这些帝国最顶尖的学者,他们的大脑似乎己经被圣贤书格式化,任何超出既定框架的想法,都会触发他们最激烈的防御机制。
他忽然感到一阵深深的厌倦。
与这些人辩论,毫无意义。
他们活在书本构建的理想世界里,对现实的血腥与残酷视而不见,或者说,不愿意去看。
“诸位先生……言之有理。”
当最后一位讲官结束了他慷慨激昂的陈述后,朱由检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是朕思虑不周了。
祖制不可轻变,圣人之道不可或违,朕受教了。”
他不再看那些因为规劝了皇帝而面露得色的讲官们,将目光投向殿外刺眼的阳光。
“今日日讲,就到此为止吧。”
说完,他站起身,没有像往常一样对讲官们有所赏赐,径首离开了文华殿。
留下身后一群面面相觑、似乎察觉到皇帝情绪不对,却又觉得自己坚守了道统而问心无愧的臣子。
回到乾清宫,朱由检挥退了所有人,独自坐在御案前。
他感到一种比处理繁杂政务更深沉的疲惫。
那是一种理念上无法沟通、思想上无法共鸣的孤独。
“果然……如此。”
他低声自语。
经筵日讲上的试探,彻底印证了他的判断。
指望通过正常的渠道,说服这些士大夫阶层接受任何实质性的改革,几乎是痴心妄想。
他的目光落在了御案一角,那里放着徐光启关于兵仗局分院进展的密报,以及骆养性呈上的关于东南海贸的初步情报。
一条路,被堵死了。
那么,他只能更加坚定地走另一条路,那条隐藏在阴影中,依靠绝对忠诚的小团体和皇帝内帑,绕过整个官僚系统,去默默耕耘、积蓄力量的艰难道路。
军工、海贸、情报、皇庄……这些星星之火,能否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冲破这厚重如铁的暮霭?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除了继续走下去,他己别无选择。
这帝国的日讲,讲的都是过去的辉煌与教条,而他,必须独自面对充满未知与危机的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