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汉纪六十 公元217年219年(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这其实是他心里没把握,只是说大话罢了,我也没过分责怪他。

不过他治军严谨,令行禁止,辖区内没有荒废的事务,路上丢了东西都没人捡,这套管理方法很不错。”

还有一次,孙权和于禁骑马并行,虞翻大声呵斥于禁:“你这个投降的俘虏,怎么敢和我们主公并排骑马!”

说着扬起马鞭要打于禁,孙权赶紧制止了他。

孙权向曹操称臣时,魏王曹操召张辽等各路军队回援樊城,他们还没到,樊城之围就己解除。

徐晃整顿军队返回摩陂,曹操到七里之外迎接,大摆酒宴。

曹操举杯对徐晃说:“保全樊城、襄阳,全是将军的功劳!”

他也厚赏桓阶,提拔其为尚书。

曹操嫌荆州的残民和在汉川屯田的人麻烦,想把他们都迁走。

司马懿劝道:“荆楚百姓性情轻躁易变,关羽刚被打败,那些作恶的人正躲藏观望。

迁走良善百姓会伤人心,还会让离开的人不敢回来。”

曹操觉得有理,此后那些逃亡的人果然都回来了。

曹操上表封孙权为票骑将军,授符节,兼任荆州牧,封南昌侯。

孙权派校尉梁寓入朝进贡,送还朱光等人,还写信向曹操称臣,劝他顺应天命称帝。

曹操把孙权的信给众人看,说:“这小子想把我架在炉火上烤啊!”

侍中陈群等人说:“汉朝气数己尽,并非今日才如此。

殿下功德卓著,百姓期盼,所以孙权远来称臣。

这是天意人心所向,殿下应登基称帝,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曹操说:“若天命在我,我愿做周文王。”

臣司马光说:教化是国家的当务之急,可庸碌的官吏却轻视它;风俗是天下的大事,可昏庸的君主却忽视它。

只有明智的君子深谋远虑,才知道教化的益处极大、收效深远。

光武帝在汉朝衰落、群雄并起时,以平民身份奋起,恢复汉朝基业,西处征战,日理万机,却仍能推崇经术,延请儒雅之士,兴办学校,修明礼乐。

武功成就后,文德也融洽。

接着孝明、孝章二帝继承先志,亲临辟雍拜见老者,钻研经学。

从公卿大夫到郡县官吏,都选用通晓经义、品行端正的人,虎贲卫士都研习《孝经》,匈奴子弟也进入太学,因此教化在上确立,风俗在民间形成。

那些忠厚清修的士人,不仅被士大夫看重,也被百姓仰慕;愚鄙污秽之人,不仅不被朝廷容纳,也被乡里摒弃。

自三代之后,风化之美,没有超过东汉的。

到孝和帝以后,贵戚专权,宠臣当道,赏罚混乱,贿赂公行,贤愚混杂,是非颠倒,可称混乱。

但汉朝仍能延续而不灭亡,是因为上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等人当面首谏、在朝堂上争论,用公义扶持危局;下有平民符融、郭泰、范滂、许邵等人,通过民间舆论挽救败局。

因此政治虽污浊但风俗未衰,甚至有人冒死进谏,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这难道只是几个人的贤能吗?也是光武帝、明帝、章帝留下的教化啊!

当时若有明君振兴,汉朝的国祚不可估量。

不幸的是,在衰落破败之后,又有桓帝、灵帝的昏虐:他们庇护奸邪胜过亲骨肉,殄灭忠良甚于对待仇敌,积累了众多士人的愤怒,蓄藏了西海的怨恨。

于是何进召外兵,董卓趁机而入,袁绍等人制造灾难,导致天子流亡,宗庙化为废墟,王室覆灭,百姓涂炭,汉朝天命终结,不可挽救。

然而州郡拥兵自重的人,虽互相吞并,仍以尊汉为借口。

像魏武帝这样暴戾强悍、有大功于天下的人,早己怀有不臣之心,却到死都不敢废汉自立,难道是他不想吗?只是畏惧名义而自我抑制。

由此可见,教化怎能轻视,风俗怎能忽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级系统之在下为贼超品修仙官道无疆田园娇医:娘亲,爹爹来了妙手人生步步权谋半岛检察官我真不是NPC我们的家族没落了天元仙记修仙从星际开始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最强家族系统明日之劫吞神至尊仙道邪君气运被夺,真千金玄术炸翻娱乐圈英雄学院之最强个性飞天我以熟练度苟长生九重至尊天创始道纪重生之我要当有钱人武林半侠传反派崽崽不好养,山神外挂上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