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韩非:“自然是学者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其言谈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其带剑者……;其患御者……;其商工之民……,此五者,邦之蠹也。”
(4)
这是扶苏这辈子最?早见到的?韩非著作,其中讲的?就是儒家学者、纵横家、游侠刺客、逃避兵役的?人、商人手工业者这五种人,或巧言令色动摇君心,或聚集党徒以武犯禁,亦或是逃避战争,以次充好,都是趴在邦国身上?啃咬的?蠹虫。
若不将他们处理?掉,国家早晚会像被虫子蛀空的?桌椅一般,轰然倒塌。
这一篇其实并不难,哪怕是幼童,通读一番也能读懂,扶苏虽然才九岁,但就他表现出来的?成熟来看?,他不应该看?不懂才是。
是以韩非解释过一遍之后?,面露不解:“公子是哪里看?不懂?”
扶苏低头?看?了眼竹简,再抬头?时,似乎眼神突然都变得锋利起来。
而下一秒,听清扶苏的?问题时,韩非就知道,那不是他的?错觉。
“先生在书中说,不除此五蠹之民,则有破灭之国,削亡之朝,然而我认为,有一种蠹虫尚在此五者之上?,它才是真正的?亡国之因。”
韩非疑惑:“愿闻其详。”
第152章
“五蠹之弊由来已久,非今日之祸。
学者着盛服巧言饰说?,然而当年孝公重用的却是?商君,由此变法修刑,内务耕稼,使秦国最终得以收复河西,一举夺下函谷关。”
黄河以西?是?重要的战略地带,秦晋为争夺此地爆发过五次大战,更不用说?函谷关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孝公没有重用‘学者(儒家)’反而重用了商鞅的好处。
“言谈者借外力以图私,如昔年苏秦因为齐国破坏了合纵,致使他被赵王责骂,于是?怀恨在心,转投燕国后,奉燕王命入齐,谗言蛊惑齐王大兴土木,使齐国疲于应战,国力一再衰退。”
“然张仪相秦时,却能助惠文王分化合纵,攻占巴蜀。”
秦惠文王时期,在张仪的辅佐下,秦国疯狂开疆拓土,等到惠文王去世时,领土几乎是?他刚即位时的两倍。
同为纵横家,苏秦和?张仪的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而患御者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1)盖赏少而威薄,淫道不塞之谓也。
(2)”
患御者就?是?害怕打仗逃避战争的人,他们用重金贿赂拜访大人物,请求帮忙免除兵役,这样的人多了,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就?不强。
而出现这种情况,无非就?是?殊死?战斗的利益太小,国家针对?逃脱兵役的刑罚不够狠,又没有堵住大人物们谋求私利的路子罢了。
这并非扶苏的观点,而是?一百多年前,商鞅在劝秦孝公重视农战时就?提到过的,当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时,应予以重赏重法。
重赏就?是?当将?士们为国征战时,使边利尽归于兵,重赏之下方有勇夫,“民见战赏之多则忘死?,见不战之辱则苦生……以此遇敌,是?以百石之弩射瓢叶也”
。
(3)
民众见到打仗的赏赐多,到了战场上?就?会舍生忘死?,知道当了逃兵后半生会过得很屈辱,就?不敢轻易逃走,只能?迎战敌人。
用这样的军队去攻打敌人,还不就?像是?用百石的弓弩去射击飘摇的树叶一样,哪里还有攻打不下的地方呢?
……
巧言饰说?,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家、用谎言诓骗君主,当细作的纵横家、以及宁肯用重金贿赂也不肯上?战场的民众,都是?韩非书中所写,对?国家有危害的蠹虫。
蠹虫不除,国家甚至会有灭亡的危险!
可就?是?这三?种被韩非视为可以灭国的,洪水猛兽一般的人,在秦国却完全没有生存的土壤,他们就?算想?危害秦国都没有办法。
而这些?秦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规避掉的祸患,如今却仍在韩国肆虐,为什么?总不能?是?秦国风水好,韩国风水不好吧?
这当然不是?,区别只在于,秦国有孝公和?惠文王这样的明?君,而韩国没有啊!
‘蠹虫’对?国家的危害大吗?当然大,但这并非是?因为他们本身危险,而是?头脑不清醒的君主给了他们蛀空国家的机会!
韩非闻之,面色一变,他听懂了扶苏的言外之意,可他宁愿自己听不懂。
扶苏却不肯就?这么放过他,一双眼睛紧紧注视着韩非,口中说?出的话堪比刀锋。
“夏起于大禹而亡于桀,皆因夏桀骄奢淫逸,暴虐无道;商汤以武平天下,灭夏建商何等英武?然而商纣王却只知穷兵黩武,重刑厚敛,葬送了商朝六百年基业!
到了大周,周幽王更是?如出一辙的荒唐,直接葬送了西?周。”
“比起夏商,大周倒是?还有些?国运,哪怕西?周灭了,也有人愿意拥立平王,延续周朝的香火,可惜这东周居然传到了周赧(nan,第三?声)王手上?,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