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尚书台干实事的官员大多出身小世家甚至家世微寒。
尚书令年纪不小了,他观帝后二人的态度,怕以后这尚书台要左雄接班。
左雄不说,他也不追问,反正看样子是对尚书台有利。
改动后的孝廉考试,无论从考生的质量,还有考试流程都比去年举办的武举要好上很多。
考试流程的改动不影响考生考试。
尚书台主持初试,被正式称为省试;而皇帝主持的复试由于在
德阳殿举行被称为殿试。
刘隆在心中暗道,总算把考试流程顺过来了,终于瞧着不别扭了,以后还要再接再厉。
孝廉省试考完之后,邓骘罕见地给皇太后和皇帝上表。
“啊?大舅父的意思是请求将武举考试中的文试考场搬到德阳殿?”
刘隆真的惊讶了。
邓骘恭敬地回道:“下臣请圣上陛下成全。”
听完,刘隆转头看母后,脸上流露出笑容:“我听母后的。”
邓绥也跟着笑起来,道:“既如此,那就和孝廉考试一个章程。”
武举考试大约在孝廉考试一个月。
眼瞧着孝廉考试都说动太后皇帝当主考官以及占用德阳殿当考场,那些武将世家和武将们都急了。
虽说大汉民风彪悍,有些文官的武力比武将还强,但是朝廷既然分设武举,这武举就是他们武官的自留地,不能被文官考试压下去。
孝廉有的,武举也要有。
于是,出身武将世家且主持过武举的邓骘被众武将推着向帝后上表。
刘隆道:“大舅父这么对武举看重,那今年的武举依旧由大舅父主持如何?”
邓绥闻言沉吟,想起去世的二兄,若二兄在世,今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现在……
“那就依圣上所言。”
邓绥道。
邓骘却跪下推辞道:“下臣德浅才薄,恐负圣恩,还请陛下和圣上另选高明。”
刘隆道:“大舅父何必推辞?去年那么匆忙,你就办得很好,今年再劳烦你一次。”
邓绥也道:“大兄,如今朝中无人,你不要推辞了。”
现在大汉的边境只是维持表面的平衡,所有能打的将领都镇守边疆。
邓绥和刘隆都不愿文官主持武举,邓骘的出身和身份让他能够勉强压住场面,并且能提高武举的规格。
邓骘见皇太后和皇帝都这么说,只能应下。
四月十五,刘隆和母后一起坐在德阳殿上,下面坐着的并不是大臣,而是通过省试的孝廉。
郡国经过筛选推举上的孝廉果然质量比以前好上很多。
孝廉又有年过四十的限制,推举上来的这些人一看就是饱学之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