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车行至半路,他打开那封信。
里面只有一句话,铅笔写的,字迹稚嫩却用力:
【爸爸,如果你能听见,请托个梦给我,让我看看你的样子。
】
林远闭上眼,泪水滑落。
他知道,有些愿望永远无法实现。
共梦系统再强大,也无法复活死者。
但它能做到的,是让生者不再孤独地背负悲伤。
他把信小心折好,放进贴胸的口袋,紧挨着云岭村的布带。
接下来的日子,他穿越秦岭,抵达四川凉山。
在那里,他协助一支彝族支教团队,将祖辈传唱的史诗录入系统,防止因语言消亡而导致的文化断层。
一位八十岁的毕摩(祭司)颤抖着念完长达三小时的《祖先之歌》,末了说:“现在,我可以死了。
我的声音,会比我活得更久。”
在内蒙古草原,他帮一位牧民老人重建了亡妻的语音模型,让她能在每年春羔出生时“说出”
那句习惯性的叮嘱:“记得给最小的那只裹上毡子。”
每当这句话通过风力驱动的喇叭响起,老人就会对着天空点头,仿佛她真的回来了。
在东北雪原,一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集体录制了一段音频,送给三年前因救学生而牺牲的班主任:“李老师,今年班级考了全镇第一,您别担心。”
林远把这段话刻进一块冰碑,立在学校门口。
春天来临时,冰融化了,但声音已被备份到云端,年年重播。
他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悄然改变。
不再是单向的技术输出,而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记忆觉醒。
人们开始主动收集亲人遗物中的声音碎片:老式答录机里的留言、婚礼录像的背景音、甚至电话欠费停机前的最后一通通话。
他们把这些交给志愿者,请求修复、增强、归档。
remember-me虽然在中国境内仍属非法,但其离线协议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广泛应用于偏远地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其纳入“创伤后心理干预工具包”
,世界卫生组织也开始研究“情感回声疗法”
对抑郁患者的疗效。
而林远,越来越像个游吟诗人,而非科学家。
他不再穿实验室的白大褂,换上了洗旧的工装裤和登山靴。
脸上多了风霜,眼神却比从前平静。
他学会了用最原始的方式与人交流:倾听、记录、传递。
某夜,他在福建沿海的一个渔村停留。
台风刚过,海面仍翻涌着灰白色的浪。
一位老渔民请他喝酒,两人坐在礁石上,听着潮水拍岸。
“你们城里人总说,要向前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