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跟她聊天的老太太就问:“老马,你孙女给你买了什么?”
马老太气鼓鼓地说:“我又没瘸没瘫,不需要享那个福。”
老太太说:“你不要轮椅不用看病,吃的穿的总该买给你吧?”
马老太气得天也不聊了,站起来拂袖而去:“孙女是什么?别人家的人罢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跟我有什么关系!”
等她走远了,村口聊天的那群老太太彼此看了一眼,然后悄悄说:“该!
当初红鹃多好的人,都叫她给活活逼死了。”
“我看也只有凤宁那丫头能降得住她。”
凤宁当然不会理会马老太的心情,如果知道她被气得不轻,她还是会高兴的。
凤宁忙得很,等外公的事告一段落,她便在师父家附近租了两间屋子做宿舍,再也不让姐妹们跟着自己挤一个屋了。
凤宁把表哥谢俊伟和同村的曾勇与刘海都叫了过来,这几个男孩都未婚,没有家庭负担,不在家也不会影响家里的生产。
她打算长期雇他们给自己做灯笼,每个月给他们发工资。
刚开始不熟练,工资不高,但他们都很乐意,比起在家里待着一分钱也挣不到,凤宁一个月能给三十块钱工资,已经非常多了。
而且布置灯会的时候工资和奖金是另算的。
凤宁说了,熟练工的话,一个月可就不止100块钱,而且不同岗位价格不一样,画工工资最高,大家听得心动,都铆足了劲学画画。
灯笼是时令性很强的物品,有着非常明显的淡旺季,上半年就是灯笼销售的淡季。
但凤宁并不担心雇来的人无事可做,去年蓉城启动的历史文化名城项目,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除了平行巷子,还有文林坊和慈恩街,这两个街区都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以寺院为中心辐射到周边,老建筑保存得也很完好。
这两处街区的改造工程依然是袁总承包的。
吴昌德一直在打这两个街区的主意,想跟袁总继续签合同,拿下这两个街区的灯笼单子。
但袁总不太感冒吴昌德这人的做派,他也是从国营单位出来的,当初就是不喜欢原来领导的做派,这才出来单干,现在看到吴昌德这么对凤宁,便有些感同身受,拒绝了跟灯笼厂的合作。
凤宁当然懂得把握机会,去年还在布置灯会的时候,凤宁就跟袁总提前说过这事,另外两个街区如果需要灯笼,也可以找她合作,袁总口头也答应了,说明年开工后再去找他。
前段时间去蓉城拿钱的时候,凤宁还特意去拜会了袁总,同袁总已经签订了合同,为这两个街区提供灯笼。
大小灯笼加起来一共是一千六百盏,每盏灯价格是两块。
文林坊和慈恩街跟平行巷子的建筑风格不一样,平行巷子是达官贵人的住处,院落精致,所以用宫灯装饰,这两处建筑宗教色彩比较浓,所以灯笼也应简朴素雅。
凤宁打算做传统的竹灯笼,采用最经典的横竖交错结构。
灯罩用宣纸裱糊,然后在上面绘以梅兰竹菊莲等装饰。
灯笼是传统的灯笼,做工很复杂,非常费时。
而且备材也比较难,因为需要将篾片分得又薄又细,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不过这也难不倒凤宁,她老家最不缺的就是手艺好的篾匠,她回了一趟家,直接向村里的老篾匠订购篾片,规格让父亲做出来,拿出去给篾匠们打样,做好之后就送到她家,直接钱货两讫。
老篾匠们都是干惯了这种活的,平时也会编个篾席、背篓、提篮、筲箕之类的拿去换钱,现在凤宁只要细篾片,连成品都不需他们动手,也不用上街上去叫卖,当然更为轻松,所以很多人都接了凤宁的活。
三天后,梅香她哥梅军就帮忙送来了第一批收购来的符合规格的篾片。
去年凤宁叫了他去帮忙扎花灯,忙了将近两个月,挣了差不多二百块,这可是他头一回挣这么多钱。
梅香挣得比她哥更多,他们家对凤宁别提多感谢了,所以现在凤宁家有什么事,梅香家里都会主动来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