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他们是二月下旬发的邀请函,到三月中旬的时候,收到确切回复的只有六家,其中北京花灯、秦淮花灯、硖石灯彩、泉州花灯与盒子灯传人确定了说会来,仙居花灯回消息说有事来不了。
另外苏州花灯、上海花灯、佛山彩灯并没有给予回复,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
这个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既然有这么多人确定要来,南安市自然也要好好准备招待。
他们将交流会定在彩灯公园,场地就在彩灯博物馆里。
为了这次交流会,戴师傅和凤宁师徒亲自制作了许多花灯,都是南安小花灯。
戴师傅是南安花灯的守护人,他的花灯最原汁原味。
凤宁是南安花灯的继承发扬者,她博采众长,花灯在南安花灯的基础上又有变化,使花灯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
师徒二人利用这段时间,几乎将博物馆内悬挂的花灯又换了一遍。
凤宁在这边忙碌的时候,自然就没法去上海了,盛世安也很理解,工作要紧。
他们在忙碌的过程中,各地的灯会也结束了。
天津的分红最先汇过来,天津人热爱民俗活动,观灯人次不低于百万。
票价两元,华灯公司分得了八十多万元。
长沙的分红给得最晚,长沙灯会的分成是五五分,票价也是两元,观灯人数八十多万,所以也分得了八十多万。
只有南安灯会的票价一直没涨,还是一元,观灯人次二十多万,也就只分得了十几万。
刨除成本,南安灯会所赚非常有限。
但南安灯会作为当地的文化符号,是不能不办的,哪怕是赔本也要赚吆喝。
南安灯会票价没涨,是因为当前交通不便,没法吸引外地人来看灯,都是本地人来观灯,也是为了给本地居民一些福利。
华灯公司也不是靠着南安灯会来赚钱的。
三场灯会加上卖小花灯的收入,公司一年的毛收入也有将近二百万,刨除税收和成本,公司还是有不少盈余的,毕竟最大的成本除了
人工外,灯笼本身的物料成本并不算高。
临近交流会,全国各地的花灯艺人陆续抵达了南安,有的坐火车,有的乘飞机,旅费都是凤宁赞助的。
当然,并不是她直接出的,是她赞助这次交流活动,交到主办方文化局手里的,各地的艺人们拿着票来文化局报销。
艺人们抵达南安后,被安排在招待所里住下,好吃好喝招待着,感受一下南安人热情和美食的特色。
接下来的事就由凤宁负责了,安排他们去参观自己的公司,领着他们去参观彩灯博物馆。
凤宁还要负责为这些艺人们提供所需的材料,以便他们制作花灯,来参加彩灯交流会,那肯定是要做几盏拿手的花灯的,而不是过来走走看看,再嘴上交流几句就好了。
外地来的花灯艺人看到华灯公司的规模,没有不羡慕的,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一个流派的花灯匠人数量不少,大家各自为政,难成规模。
但凤宁这边的灯彩制作已经成了流水线了,工作效率显然高得多。
最令他们羡慕的还是每年布置灯会的速度,一场大型灯会,给他们来组织,起码要小半年甚至半年,而凤宁的团队,两个月就能搞定,要是人数足够,一个多月也都能成。
当这些同行向凤宁请教的时候,凤宁也没有完全避而不谈,虽然这是他们的行业机密,她也大致说了说,把具体的细节和关键点隐去了。
她也知道,其实大家也知道大致流程,但就是未必做得出来。
毕竟产业这个东西,不是想做就能做好的,就好比很多地方有特色产业,别的地方为什么没有?是不想要吗?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总有欠缺。
第108章
凤宁组织所有与会手艺人们坐在一起开了个交流会,众人也都展示了自己的技艺,一起互相交流学习。
凤宁在会上表态:“我们传统彩灯能够发展到现在,也是多亏了在座各位的坚持和守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