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古文献中亦有记载。
《越绝书》卷十一日:“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关于铸造九鼎,《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后开(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三国指夏、商、周。
《左传》宣公三年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
即言此事。
据考古材料证明,当时的奴隶在铸造象九鼎这样的大型器件时,一般是首先用质细的泥土制成器范,再用木炭作燃料,用铜制的坩锅冶炼铜,锡矿块,最后将铜锡溶液注入范中,就成为青铜器。
但《左传》中谈到九鼎铸造的情况是这样的: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
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
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
的。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
,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了。
变迁
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
盘庚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此。
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
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雒邑,将九鼎迁至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太庙之中。
(墨子?耕注: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东周开始后,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
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问鼎之轻重”
,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
后楚灵王一度也动心问鼎,因国内发生叛乱,未果。
秦惠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国国王亦希望争夺宝鼎。
周赧王周旋于两国以及魏国、韩国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
式样纹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