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查良庸冒冷汗了。
他在说我早已经不能共情平民。
查良庸猛然觉,这档节目的观众中,大部分人就是这个“平民”
,于是查良庸悄悄的撇下了棍子,又把礼帽放在一旁。
余切朝他点点头,像是看穿了他心里所想。
“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如果没有去看过,就不值得再讨论一番……现在既然看过了,查先生是否也感受到一种混沌的生命力?九龙城寨的筒子楼虽然挤成了迷宫,霓虹灯下却有人卖云吞面、拜关公,还开办了自己的幼儿园来学习文化。”
“它这里已经自成一派,自有体系。”
余切这么总结。
查良庸反驳道:“你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刊登在本报的武侠小说《逆水寒》,连云寨成了义薄云天的好地方,人人知书达理,讲究情谊……但连云寨如果只剩下了黄赌毒,这就成了土匪的窝点,凡是还是要讲究个规矩,否则不成方圆。”
“而且我们知道啊,在现实中,没有这样的连云寨,却有比封建朝廷好得多的现代政府。
连云寨可以不听命北宋的朝廷,但我们现在毕竟面对的,是一个现代政府,他是有规矩的。”
“查先生,你可大错特错了!”
余切直接反驳他。
“我错在哪里?”
查良庸有点生气。
“错在你混淆了过去和今天的关系,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并不是当下某一刻的感受,而是长期下来的认知总和……过去欠下的债,今天要还,过去犯的错,今天要弥补。”
“为什么九龙城寨的人不肯相信港英政府?代入九龙城寨居民的想法来看,如果一个亲戚过去一百多年都没有对你嘘寒问暖,而今它忽然操心起你的事情来了,你是不是先要警惕了?”
“它到底是来吃绝户的,还是来真心帮忙的?请你想一想。”
余切说的十分诚恳,令查良庸一时间找不到话反驳。
《明报》常刊文批评港英政府,没想到竟然成为了余切给出的证据之一。
《难忘今宵》这档节目,位于TVB的演播厅,底下请来了不少观众旁听。
现场观众们大多是知识分子,经济水平达到了中产。
摄像机此时扫过那些观众,只见到不少人微张着嘴,眼里流露出迷茫、或者些微赞同的神色。
在港地,核心决策层长期由英国直接派遣的官员垄断,本地华人几乎被排除在关键决策之外。
而另外一方面,港英政府通过税收、贸易垄断和土地政策,将港地经济收益大量输送至英国,这个数字高达近万亿港元每年,而本地华人劳工却面临极低薪酬和恶劣工作条件,只有极少数富人得利,这完全是殖民地的做派。
在这种现状下,凭什么觉得这次他们会做成好事呢?
就算是要做好事,谁来保证这件事情不会损公肥私?
涉及到数万人的港人大迁移,完全是英国人来操作,犹如把自己的裤子脱了,卵蛋拿给别人捏着。
这档节目的收视率开始进入到持续的上升曲线,原先是每六个人有一个人看节目,而现在是三四个人就有一个人看节目。
在港地中文大学,电子学系学生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这一场两地作家的对话。
请学生来看电视的是华裔科学家高琨,他是光纤技术的明人之一,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此人虽然持有英国国籍,却长期保持了和大6的联系,对传统文化相当热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