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
宋
“这唐睿宗李旦当真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赵匡美再次感叹,“也是,经历了这么多政变,唯独他善终,怎是个简单人物。”
“若大唐一开始的皇储就是他,也不知安史之乱会不会发生。”
赵德芳道。
“朕记得睿宗元年便设了节度使。”
赵匡胤难得开口。
“是儿子想的简单了。”
赵德芳知道这是他家父皇在提醒自己。
虽然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玄宗李隆基要付主要责任,但安史之乱的隐患却早就存在。
“德芳,你说说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赵匡胤开始提问自家儿子。
跟着神迹是要学习治国之道,而不是无脑吃瓜。
赵德芳的表情变的严肃起来,“儿臣认为安史之乱最主要的原因是府兵制的破坏,而府兵制的破坏则是因为土地兼并。”
赵匡胤点点头,看来还是带着脑子在听神迹。
【同年十月,唐睿宗李旦忽然亲至承天门,并让宰相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宣布诰书。
在这诰书里,唐睿宗杰旦深度检讨了自己,他说大唐现在水旱为灾,府库益竭,官员膨胀,都是因为自己薄德,当然为和大臣们没有辅佐之才有关系。
这诰书一下,“才疏学浅”
的宰相班底大变动,五位宰相被罢相。
而这被罢相的五位中,韦安石和张说是太子李隆基的人,郭元振帮过韦安石应该也是李隆基一党,李日知党派不明,窦怀贞是太平公主一党。
可以看出此次罢相,太子李隆基的损失明显要大于太平公主。
】
天幕中的唐睿宗李旦再次把权利的卡片从太子李隆基手上抽了回来。
此时权利的天平又开始向太平公主倾斜。
【几个大招下来,可以看出太子李隆基的实力被大大削弱,且他和太平公主间的政斗也愈发剑拔弩张。
而削弱了李隆基势力的唐睿宗李旦却在这个时候选择让位于太子李隆基。
无疑是又给太子李隆基一方增加了势力,而他自己退居幕后。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唐睿宗李旦让位给李隆基是一场父慈子孝。
太子李隆基开始不肯当皇帝,说自己功劳浅薄怎么能当皇帝,但是唐睿宗李旦却说自己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全是因为太子李隆基的功劳。
但是太子李隆基还是不肯当皇帝,唐睿宗李旦又说,你既然是孝子,为什么非要等朕死了在继位。
最后太子李隆基答应了唐睿宗李旦,继位登基。
】
父慈子孝!
天幕上出现了这个闪亮大字!
但是李旦看到这几个大字并没有感觉到什么父慈子孝,反倒是危机重重。
李旦开始心口发闷,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己之前的操作,面上他是放权给了太子李隆基,但是放权之前他却集力打击了李隆基的势力。
这般,就算李隆基有皇帝之名,但并没有皇帝的实力,这种场景似曾相识,让李旦想到了第一次登基的自己。
自己退居幕后是真心让位,还是为了让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方实力互相消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