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第68章(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考虑到海寿一个人不可能连续八天昼夜奔驰,也许朝廷采用的是双发,正式玺书由海寿携带前往,同时也会发出一封信函,通过马递先发通知太子。

毕竟朝廷最急切的目标不是送达玺书,而是让太子尽快得知消息,及时返回。

换句话讲,在五月十八日之前,朱瞻基完全可能接到来自京城的消息。

接下来,他有十五天时间从南京返回北京。

这个时间虽然很赶,但不至于完全做不到。

朱瞻基的行程暴露弑父阴谋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宣宗实录)的说法,当朱瞻基在南京接到海寿的消息时,南京已经到处在传言洪熙皇帝去世。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海寿出发时,带着的是“上不豫”

的消息,并不知道次日洪熙驾崩。

那么南京这个传言,到底何时兴起?又是从何而来?

实录记载得相当含糊。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朱瞻基接到消息后并未封锁,消息很快传入城中各处,以讹传讹,从“不豫”

变成了“驾崩”

,谣言歪打正着,反成了预言。

无论如何,朱瞻基这时在南京已经不能待下去了,他必须立刻返回京城。

这时太子身边的幕僚劝他说,这是一个敏感时期,必须小心,最好待护卫部队齐备了再返回。

还有人建议,不要走驿路官道,最好从偏僻的小路迅速北上。

从这些提议来看,这些幕僚应该预见到了某种危险,而且就在归途中。

但朱瞻基拒绝了这两个提议。

无论是整齐兵马还是走小路,都太耽误时间。

他这样说:“君父在上,天下归心,岂有他心?且予始至速还,非众所测。

况君父召,岂可稍违!”

朱瞻基到底是跟随朱棣打过仗的人,颇有决断。

他认为自己刚到南京,即刻返回,这种反应速度远远超出别人预料,根本反应不及。

朱瞻基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尽快归京是最重要的,多高的风险都得冒。

至于这个风险是什么,朱瞻基没明说。

《实录》里只说他“遂由阳道驰还北京”

阳道即驿道,但究竟是走水驿、陆驿还是水陆交替,实无可考。

但在《明史》的《朱高煦传》里,却记录下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细节:“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

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

汉王居然在半路设下伏兵,打算把自己这个侄子干掉。

只因为朱瞻基的行动速度太快,这边仓促间未能合拢包围,才让太子逃出生天。

由此可见,东宫幕僚在南京的劝谏,是有原因的,而朱瞻基果断行动,是何等英明。

只可惜史料不全,到底汉王是在哪里“伏兵邀于路”

,又是如何“仓促不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成孩子妈,奋斗成赢家我能升级地球美漫世界霸王轨迹绝色魔妃倾天下美漫丧钟全民:我的武器可以无限成长!为奴开局一条猴,然后它杀疯了斗罗之修罗天使锦鲤娇妻:摄政王宠妻手册绝代名师Hello,校草大人!我有一枚两界印定河山召唤神将皇帝系统谍网飞天时间循环:开局就被六扇门抓捕异界召唤师我是导演,我不比烂传奇驭灵师:出金真的很难吗?我的玄幻模拟器星河霸主神脉至尊重生末世:我囤百亿物资坐等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