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在社会激变而产生的精神文化困境,以及艺术发展的诸多难题面前,黄斌虹谨守华夏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从探索民族文化源头入手,以“浑厚华滋”
健康和平的生存理想,和淳厚振拔的精神重塑,为艺术创造的美学指归,数十年孜孜埋头苦干。
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绘画则集中体现了他对艺术史传统的深层热忱和洞察。
体现了他对国画发展前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
这一创造的意义在于为国画史进入现代,竖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同时,他的创造精神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分质朴而伟大的华夏知识分子艺术家,在时代激流中执着、智慧的一生。
他的座右铭:“画品之高,根于人品”
1937年6月,黄斌虹应北平古物陈列所之请,赴北平审定故宫南迁书画之事。
7月,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日寇随即占领北平,黄斌虹无法南返了。
七十多岁的老人,陷此境地,有什么办法呢?
最佳的选择,莫过于“伏居燕市”
“终日杜门”
了。
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有多么的恶劣,作为一个爱国画家,他能做的、急需做的,就是保护华夏经典画作!
想到这,范建新跟母亲说“您……跟我去画室。”
范建新的新家,房屋大小共计28间,有专门的绘画室,用来画画、裱画。
“妈,您来将这幅画揭开吧?......”
“你做吧,我看着。”
范建新将黄斌虹临摹的那幅《雪塘野鹭图》铺陈桌上,用大排笔蘸上蒸馏水,均匀的刷在画裱上。
也就过了数秒,就能看到画下有画,隐隐的显现......
少顷,范建新用刮刀轻轻挑起画角,慢慢揭起画作......激动人心的一刻到来了,南塘徐熙的真迹显露出来!
为了这幅《雪塘野鹭图》,黄斌虹老先生可谓用心良苦啊!
他临摹的徐熙《雪塘野鹭图》,蒙在原画的外面,为了在日寇入侵的混乱局势下,防止狼子野心之人的觊觎。
为了使画作既能让人一眼看出是赝品,又能让懂行的人不忍丢弃,他费尽了心机。
画作临摹的粗制滥造、随意,却用上等的绢做边衬,上好的海南黄花梨木做天地杆,将画装裱的富丽堂皇。
这种保护画的方法,虽说古今有之,但也是极为罕见的。
机缘巧合,范建新揭开了谜底。
他一下得到了两幅名家的珍品:
一件是黄斌虹的临摹画,虽说粗糙,艺术性弱,但却能反映那个灾难动荡年代的境况,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价值不言而喻;
第二件,便是南塘徐熙的真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