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
陈教授插话:"维尔斯先生的提议值得认真考虑。
这种资助将给你完全的学术自由,不必担心经费问题。
"
"但我担心这会切断我与主流学术界的联系,"李默坦言,"特别是现在,当我的理论刚刚开始获得一些认可时。
"
"完全理解你的顾虑,"维尔斯点头,"但这不是二选一的情况。
我们鼓励受资助者保持学术交流,参加会议,发表论文。
不同的是,你不必依赖传统资助渠道,也不必迎合主流趣味。
"
林小雨思考了一会儿,问道:"基金会的科研设施在哪里?"
"我们在几个国家都有研究中心,"维尔斯回答,"但考虑到李博士的研究特点,我建议他使用我们位于洛矶山脉的维尔斯科学创新研究所。
那里环境安静,设备齐全,已有约二十位顶尖科学家在工作。
"
李默沉思片刻:"我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商量,这是一个重大决定。
"
"当然,"维尔斯点头,"我给你两周时间考虑。
不过,在普林斯顿研讨会结束后,你的理论可能会吸引更多关注。
早做决定对你有利。
"
------
研讨会第二天,李默的理论再次成为焦点。
在专题讨论环节,赫尔曼教授主持了一场关于量子信息场理论的辩论。
参与者包括支持者、质疑者和中立方,其中杨教授代表温和质疑的立场。
辩论比李默预期的更加理性和专业。
即使是最强烈的反对者,也不再简单地将理论斥为"伪科学",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质疑。
杨教授的立场尤其引人注目——他承认理论的部分预测已得到验证,但对其哲学基础和整体框架表示保留。
中场休息时,一位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兴奋地向李默介绍了他对量子信息场理论的推广,试图将其应用于解释量子隧穿效应的异常。
虽然推导尚不完善,但这种学术上的认真对待让李默深受鼓舞。
下午,李默与杨教授单独交谈。
出乎意料的是,杨教授的态度已经明显软化。
"李默,我认为我最初对你理论的全盘否定可能过于武断,"杨教授坦言,"虽然我仍不认同理论的哲学部分,但不得不承认,它的某些预测确实得到了验证。
"
"这对我意义重大,杨教授,"李默真诚地说。
"我在想,"杨教授继续道,"也许我们可以合作撰写一篇关于量子信息场理论可验证部分的学术论文。
将其作为一种现象学模型,暂时搁置底层机制的争议。
"
李默惊讶地看着他:"这...这是我没想到的。
"
"科学最终应该追随数据,"杨教授微微一笑,"而数据似乎正在向你倾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