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第564章所谓喜欢
摆在卫渊面前的还有一件事,许家囤兵涵阳关,阻断了和晋国的交通往来,只有少许商队能够通关,带的货物也要重重盘查。
许多商队不得已,只能改道赵国,这样一来路途远了数倍,许多赚大钱的货物都变成了赔本。
送往青冥的物资少了大半不说,价格还是以前的几倍。
赵国亦是变相的封锁,不许钢铁、药物、箭矢武器等物出关。
其后见卫渊用流民填线,赵国又禁了流民出关。
好在后面有大赵平安侯为了赎回小舅子,给了卫渊二十九万流民。
否则卫渊手上兵力还真是要差一口气。
所以前段时间明知道青冥在打仗,众多商队却都没办法过来一笔战争财,只能干着急,怨声载道。
此刻战事平息,赵国方面见无隙可趁,于是不再封锁边境,允许流民自由流动。
这边赵国刚一开禁,镇抚使崔叔同立刻联络卫渊,他已经囤集了二十万流民,准备全卖给卫渊。
这些流民每天光是吃粮就不是小数目,吃得崔叔同全身上下每块肉都疼。
战事已结,赵国都开关了,晋国这边许家还死卡着边关不放,自然是怨声载道。
但是许家不为所动没有一丝一毫松动的迹象。
此事卫渊亦在考虑,如果没有内外贸易,那么晋国作为腹地的意义就没有了。
所以自然不能容忍许家封关之举。
思考之后,卫渊决定先给许家施加点内部压力。
卫渊就命人去给赵国商队传话,准备用大量巫族战利品收购生丝,有多少就收多少,并且以优惠价格向赵国出售冰桑桑苗。
这个消息一放出去,赵国各大商队都如闻到血腥味的恶狼,立刻以最快度把消息传了回去,大举收购囤集生丝,生怕被对手们抢了先。
赵国丝锦不如宁锦那么有名,但也有些生丝物产。
现在已经到了种桑时节,赵人对卫渊在宁州大举收丝也有所耳闻,只是当时宁州丝多质高,把钱都赚走了,赵国丝农只能羡慕。
没想到晋国居然自封边关,这简直就是天降财神。
赵人想不通晋国为何如此想不开,非要跟钱过不去,但既然卫渊这尊财神来了,赵人就没打算让他再走。
仅仅三日后,赵国商队就收到了国内传来的消息。
当地几处产丝地的世家大族全部出面,表示只要卫渊继续收丝,他们会保证赵丝比晋丝便宜两成,而且今年就会将种桑面积扩大一倍,明年会扩得更多。
既然赵商带着诚意而来,卫渊自是十分欢喜,于是不光答应,还给了他们几块好地作为修建商行之用。
众多晋国商队都是又气又急,但当卫渊公布第一批就要收两百万斤丝之时,所有晋商全都坐不住了!
这么大一笔单子,本来都该是他们赚的!
宁州西部八郡的丝锦产业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许家产业。
卫渊倒想看看,那些封锁边关的人能不能顶得住来自家族内部的压力。
同时卫渊终于解禁织机,开始小批量的制造新式织机,并且试着生产了几批锦。
样品做出来后,卫渊细细检验,现机制锦的品质一点不比普通宁锦差,甚至稳定性上还要好一些。
唯一能压机锦一头的,就是高手匠人手织的锦。
这些锦花式每每有不同的变化,且好坏与否取决于匠人本身的审美水准,独一无二。
宁州还是有几位大匠的,他们织出的锦本身就是一幅书画,各有气象。
甚至绝世大匠织出的锦自带气运,这是机锦永远也比不上的。
只是高手匠人太少,只有郡守以上,才有可能买得起一两幅他们的作品,县令都只能望锦兴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