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当初,益州西部都尉、广汉人郑纯为官清廉,他的教化让当地的少数民族都深受影响,部落首领们被他的品德感动,纷纷献上珍宝,归附汉朝。
汉明帝为此专门设立了永昌郡,任命郑纯为太守。
郑纯在任十年后去世,他的继任者没能好好安抚少数民族。
九月,哀牢王类牢杀死当地的太守和县令,发动叛乱,还攻打博南。
阜陵王刘延多次心怀不满,有人告发他和儿子刘鲂图谋造反。
皇帝不忍心杀他,冬天十一月,把刘延贬为阜陵侯,只给他一个县作为食邑,还不许他和当地的官吏、百姓来往。
北匈奴的皋林温禺犊王率领部众,回到涿邪山居住。
南单于联合边境郡县的军队以及乌桓的军队,一起打败了他们。
这一年,南匈奴发生严重饥荒,皇帝下令调拨粮食救济他们。
建初二年(公元77年丁丑年)
春天三月甲辰日,朝廷撤销了在伊吾卢的屯兵,匈奴又派兵占领了那里。
永昌郡、越巂郡、益州郡的军队,和昆明夷的卤承等人,在博南攻打发动叛乱的哀牢王类牢,大获全胜,斩杀了类牢。
夏天西月戊子日,皇帝下诏,让因楚王刘英、淮阳王刘延谋反案被流放的西百多家都回到家乡。
皇帝想给几位舅舅封爵,太后不同意。
正好赶上大旱,有人上书说,这是因为没有给外戚封爵,有关部门也请求按照旧例给马氏外戚封爵。
太后下诏说:“那些上书的人,都是想讨好我,给自己谋福利。
以前王氏五兄弟同一天被封爵,结果黄雾弥漫,却没听说有及时雨降临。
外戚一旦过于显贵,很少有不失败的。
所以先帝谨慎防范舅舅们,不让他们担任重要官职,还说‘我的儿子不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对待’。
现在有关部门怎么能把马氏和阴氏相提并论呢?阴识(阴卫尉),被天下人称赞,宫中的使者到他家门口,他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出门迎接,这是像蘧伯玉一样的恭敬;阴兴(新阳侯)虽然性格刚强,有时做事不太合理,但很有谋略,论起治国方略,在当时无人能比;阴识(原鹿贞侯),勇猛又诚信。
这三个人,是天下少有的贤能大臣,马氏远远比不上阴氏。
我没什么才能,日夜忧心,总担心违背了先帝和先后定下的规矩,就算是一点小过错我也不会放过,整天不停地强调这些道理。
可我的亲属们还是不断犯错,办丧事、修坟墓违反规定,我还不能及时发现,这说明我定的规矩没有落实,我的消息也太不灵通了。
我身为太后,自己穿着粗糙的丝绸衣服,吃饭不求美味,身边伺候的人也只穿粗布衣裳,不用香料饰品,就是想以身作则,给天下人做个节俭的榜样。
我本以为外戚们看到后,会有所触动,自我约束,可他们却只是笑着说‘太后向来喜欢节俭’。
之前我路过濯龙门,看到外戚家前来请安问候的人,车马川流不息。
那些仆役穿着绿色短衣,衣领和袖口雪白鲜亮,再看看为我驾车的人,比他们差远了。
我当时没有斥责发怒,只是削减了他们每年的用度,希望能让他们自觉羞愧反省,可他们还是懈怠,没有一点为国为家的责任感。
要说了解臣子,没人比得上君主,更何况是自己的亲属呢!
我怎么能上对不起先帝的旨意,下损害先人的德行,重蹈西汉时期外戚专权导致败亡的覆辙呢!”
太后坚决不同意给外戚封爵。
皇帝看了太后的诏书,悲伤叹息,又再次请求说:“汉朝建立以来,给舅舅们封侯,就像封皇子为王一样平常。
太后一心保持谦虚,可为什么唯独不肯给我的三位舅舅施加恩典呢?况且卫尉(马廖)年事己高,两位校尉(马防、马光)又身患重病,如果他们不幸离世,会让我抱憾终生。
应该趁着现在吉利的时候封爵,不能再拖延了。”
太后回复说:“我反复考虑,是想让国家和皇室都能得到好处,难道只是为了获得谦让的虚名,让皇帝背上不施恩外戚的嫌疑吗?以前窦太后想封王皇后的哥哥为侯,丞相条侯说‘高祖规定,没有军功不能封侯’。
如今马氏对国家没有功劳,怎么能和阴氏、郭氏这些辅佐光武帝中兴汉朝的外戚相提并论呢?我常常看到富贵人家,官爵和财富层层叠加,就像结两次果实的树木,它的根一定会受到损伤。
而且人们想要封侯,不过是为了能更好地供奉祖先,保证生活温饱罢了。
现在我们祭祀有太官赏赐祭品,衣食有御府供给钱财,这难道还不够,非得要一个县的封地吗?我己经考虑得很清楚了,不要再有疑虑。
最孝顺的行为,就是让父母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