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
春季,二月,汉昭帝下诏书,将百姓的人头税减少十分之三。
夏季,西月癸未日,汉昭帝在未央宫驾崩,没有留下子嗣。
当时汉武帝的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还在世。
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商议立谁为新皇帝,大家都倾向于广陵王。
但广陵王向来行为不端,汉武帝生前就没考虑过立他,霍光心里对此也很不安。
这时,有位郎官上书说:“当年周太王废掉长子太伯,立了幼子王季;周文王舍弃伯邑考,立了武王,关键在于是否合适,就算废长立幼也没问题。
广陵王不适合继承皇位。”
这番话正合霍光心意。
霍光把这封奏书拿给丞相杨敞等人看,还提拔这位郎官做了九江太守。
当天,霍光就奉皇后的诏令,派代理大鸿胪事务的少府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等人,去迎接昌邑王刘贺。
刘贺乘坐七辆驿站的马车,赶往长安的官邸。
霍光又奏请皇后,将右将军张安世调任为车骑将军。
刘贺是昌邑哀王的儿子,在封国时就一向狂妄放纵,做事毫无节制。
汉武帝去世时,他依然西处游猎,没有丝毫收敛。
有一次去方与游玩,不到半天就骑马奔驰了二百里。
中尉、琅邪人王吉上书劝谏说:“大王不喜欢读书学习,却热衷于安逸游乐,驾车在街道上驰骋不停,喊得口干舌燥,手握马鞭累得不行,身体也在车舆中颠簸劳损。
早上冒着雾露,白天被尘埃笼罩,夏天受酷暑暴晒,冬天遭风寒侵袭,多次让您娇贵的身体承受这样的劳苦,这既不利于保全寿命,也无助于提升仁义品德。
在宽敞的房屋里,柔软的毛毡上,前面有明师教导,后面有勤奋诵读,上可讨论唐尧、虞舜时期的治国之道,下能探究殷商、周朝的昌盛之法,考究仁爱圣明的风尚,学习治国安邦的道理,满怀热情地发愤读书,连饭都忘了吃,每天都能提升自己的品德,这样的乐趣难道是在街道上驰骋能比的吗?闲暇时,通过俯仰屈伸活动身体,练习进退步伐强健下肢,进行呼吸吐纳调理内脏,集中精力调养精神,用这样的方式养生,寿命怎能不长久呢?大王如果真能这样做,心中就会有尧、舜那样的志向,身体也会有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美好的名声和广泛的赞誉就会传到皇上耳中,福禄自然降临,封国也能安定。
当今皇帝仁爱圣明,至今仍深切思念先帝,对于宫室、园林、狩猎等娱乐活动,都没有兴趣。
大王应该时刻想着这些,以迎合皇上的心意。
诸侯中论血缘关系,没有谁比大王更亲近,从亲属关系来说,您是皇上的晚辈;从君臣地位来讲,您是臣子,一人肩负着双重责任。
在恩爱和道义方面,哪怕有一丝缺失,被皇上知道,都不是封国的福气啊。”
刘贺看了奏章后,下令说:“我在行为上确实有些懈怠,中尉一片忠心,多次纠正我的过错。”
于是派谒者千秋赏赐中尉五百斤牛肉、五石酒、五捆肉干。
但之后他依然放纵如故。
郎中令、山阳人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很有气节。
他在宫内首言劝谏刘贺,在宫外责备太傅、丞相,引经据典,陈述祸福,常常说到流泪,始终坚持不懈,当面指责刘贺的过错。
刘贺被说得受不了,捂着耳朵起身就跑,还说:“郎中令太会让人难堪了!”
刘贺曾长期与养马的奴仆、厨子一起玩乐吃喝,赏赐没有节制。
龚遂进宫拜见刘贺,流着泪跪着前行,刘贺身边的侍从都感动得落泪。
刘贺问:“郎中令为什么哭?”
龚遂说:“我是为国家的危亡感到痛心啊!
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单独说话的机会,让我把心里话说完!”
刘贺让身边的人退下。
龚遂问:“大王知道胶西王为什么因行为无道而灭亡吗?”
刘贺说:“不知道。”
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个阿谀奉承的臣子叫侯得,胶西王的行为像夏桀、商纣王,侯得却把他比作尧、舜。
胶西王喜欢侯得的谄媚,常常和他住在一起,只听侯得的话,最终才落得那样的下场。
如今大王亲近一群小人,逐渐沾染了不良习气,这可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谨慎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