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从此轲比能开始心怀二心,多次侵犯边境,幽州、并州的百姓深受其苦。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
这年春天二月,魏文帝下诏书,任命陈群为镇军大将军,让他跟随自己出征,监督各路军队,同时处理尚书台事务;司马懿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负责处理后方的文书工作。
到了三月,文帝前往召陵,疏通了讨虏渠;乙巳日,又回到许昌。
并州刺史梁习率军讨伐鲜卑的轲比能,将其打得大败。
蜀汉这边,诸葛亮准备率军讨伐雍闿等人。
出发时,参军马谡送了诸葛亮几十里路。
诸葛亮说:“虽然我们一起谋划这件事好几年了,但现在你还是再给我提些好建议吧。”
马谡说:“南中地区凭借地势险要、路途遥远,很久都不服从管理了。
就算今天把他们打败,明天他们还会反叛。
现在您正打算倾尽全国之力北伐曹魏,如果南中知道国内空虚,反叛会来得更快。
要是把他们全部杀光来除后患,既不符合仁义,也没办法短时间做到。
用兵的关键,是收服人心为上策,攻城是下策;用心理战为上策,用武力强攻是下策,希望您能收服他们的心。”
诸葛亮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
辛未日,文帝又打算率领水军征讨东吴,大臣们为此展开讨论。
宫正鲍勋进谏说:“朝廷军队多次出征却没成功,是因为吴、蜀两国相互依存,凭借山水险要,很难攻打下来。
去年陛下乘龙舟出征,遇到危险被困在南岸,当时陛下身处险境,大臣们都吓得不轻,差点导致国家覆灭,这可是惨痛的教训。
现在又要劳师远征,每天耗费巨大,国内财力空虚,还会让敌人轻视我们的威严,我认为不能这么做。”
文帝听了非常生气,把鲍勋降职为治书执法。
鲍勋是鲍信的儿子。
夏天五月戊申日,文帝前往谯县。
此时,东吴丞相北海人孙劭去世。
一开始,东吴要选丞相,大家都觉得张昭合适,可吴王孙权说:“现在国家事情多,丞相这个职位责任重大,这对张昭来说不是优待。”
等孙劭去世后,百官又推举张昭,孙权说:“我可不是对张昭有偏见!
丞相事务繁杂,张昭性格刚烈,如果他提的建议不被采纳,就会产生怨恨,这对他不好。”
六月,孙权任命太常顾雍为丞相,负责处理尚书台事务。
顾雍平时话不多,但做事很恰当,孙权曾感叹:“顾先生不说话则己,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每次宴饮欢乐的时候,孙权身边的人都担心酒后失态,因为只要犯错,顾雍一定会看到,所以大家都不敢尽情玩乐。
孙权也说:“顾公一在座,就让人不自在。”
可见大家都很敬畏他。
顾雍刚担任尚书令时,被封为阳遂乡侯;他封完侯回到官署,家里人都不知道,后来听说了才感到惊讶。
等他做了丞相,选拔任用文臣武将,都根据各人的才能安排职位,不偏袒任何人。
他经常私下了解民间情况和政务得失,然后秘密报告给孙权。
如果建议被采纳,他就说是孙权的想法;不被采纳,他也绝不泄露。
孙权因此十分看重他。
不过在朝堂上发表意见时,顾雍虽然言辞神色很恭顺,但坚持的立场非常正首;国家军政大事,如果不是当面说,他从不在背后议论。
孙权常常派中书郎去问顾雍的意见,如果事情符合顾雍心意、可以施行,顾雍就会和中书郎反复讨论,还会摆上酒菜招待;如果不合意,顾雍就会脸色一沉,默默不说话,也不招待。
中书郎回去告诉孙权,孙权就说:“顾公要是高兴,就说明事情可行;他不说话,就说明事情还有问题,我得再好好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