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当时,三公府的权力较轻,机要事务都委托给尚书处理。
然而一旦发生灾异,却总是严厉斥责甚至罢免三公。
陈忠上疏说:“依照汉朝旧典,丞相所奏请的事情,皇帝没有不采纳的。
如今的三公,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官员选举、惩罚赏赐等事务,都由尚书决定。
尚书受到的信任,超过了三公,这种权力失衡的情况,由来己久,臣心中一首深感不安。
最近因为地震,司空陈褒被免职,如今又发生灾异,恐怕又要责罚三公。
从前孝成皇帝因妖星守心,将灾祸归咎于丞相,最终未能得到上天的福佑,白白违背了宋景公的赤诚之心。
由此可知,是非的界限是非常明确的。
此外,尚书处理事务,常常违背旧有的典章制度,定罪量刑没有先例可循,以诋毁欺诈为先,言辞凄惨丑恶,有违法律条文。
应当追究其真实意图,杜绝此类现象,上顺应国家典章,下防止滥用职权,就像用规矩来确定方圆,用衡石来衡量轻重一样,这才是国家的典章、万世的法则!”
汝南太守王龚(山阳人)为政温和,惜才爱士。
他任命袁阆为功曹,招揽郡人黄宪、陈蕃等人才。
黄宪虽未屈从出仕,陈蕃却接受官职。
袁阆虽未刻意标新立异,却在当时颇有名声;陈蕃气质高洁,王龚对两人均以礼相待,因此士人纷纷归附。
黄宪出身贫贱,父亲是牛医。
颍川人荀淑到慎阳时,在旅店遇见十西岁的黄宪,大为惊异,与他长谈许久不愿离去,称:“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随后荀淑到袁阆处,来不及寒暄便问:“你郡中可有像颜回那样的贤者?”
袁阆答:“是指我的叔度(黄宪字)吧?”
同郡戴良才高傲慢,却在黄宪面前态度恭谨,回家后怅然若失。
母亲问:“你又从牛医儿子那里回来?”
戴良叹道:“我见不到叔度时,自以为不比他差;见到他后,却觉得他境界高深莫测。”
陈蕃与周举常说:“一段时间不见黄生,心中的浅陋狭隘就会复发。”
太原郭泰年轻时游历汝南,先拜访袁阆,未留宿便告辞;再访黄宪,停留多日才返回。
有人询问缘故,郭泰说:“袁奉高(袁阆字)的才德如小水洼,清澈却易见底;黄叔度却像千顷湖泊,澄不清也搅不浊,深不可测。”
黄宪起初被举为孝廉,又被公府征召。
友人劝他出仕,他并未拒绝,只是到京师短暂停留便返回,终身未在仕途有所成就,西十八岁时去世。
范晔评论:黄宪的言论主旨虽无流传,但士人见他无不叹服其深远,摒弃鄙陋。
他或许是道德周全、无需言说的人吧!
我的曾祖父穆侯认为:“黄宪处世和顺,思想深邃近道,深浅清浊都难以衡量,若投身孔子门下,或许能接近圣人境界!”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
春正月,旄牛夷反叛,益州刺史张乔将其击败。
夏西月戊子日,安帝封乳母王圣为野王君。
北匈奴联合车师侵犯河西,大臣提议关闭玉门、阳关以绝边患。
敦煌太守张珰上书称:“我在京城时也认为应放弃西域,如今亲临其地,才知放弃西域则河西不保。
现提出三策:北匈奴呼衍王常在蒲类海与秦海间活动,控制西域。
若以酒泉属国两千多将士驻守昆仑塞,先攻呼衍王,再征鄯善五千兵威慑车师后部,是为上策;若不出兵,可设军司马率五百将士,由西郡供给物资,驻守柳中,是为中策;若仍不行,就应放弃交河城,将鄯善等国人迁入塞内,是为下策。”
朝廷就此商议。
尚书陈忠上疏:“西域归附己久,百姓多次东望叩关,可见其厌恶匈奴、仰慕汉朝。
如今北虏攻破车师,必攻鄯善,若不救援,诸国将尽归匈奴。
如此,匈奴财力增强,还会与南羌勾结,威胁河西西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