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汉纪四十三 公元125年133年(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樊英无奈到京,仍称病不起;众人强行将他抬入大殿,他依然不肯屈从。

顺帝只好让他住到太医院养病,每月赏赐羊和酒。

后来,皇帝专门为樊英设立坛场,派公车令在前引导,尚书在旁搀扶,赐给他几案、手杖,以对待老师的礼节相待,询问治国得失,并任命他为五官中郎将。

数月后,樊英又称病重,皇帝便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准许回家养病,下令当地官府每年按时节送粮肉酒食。

樊英推辞不受,皇帝下诏劝谕,不允许他拒绝。

樊英起初被征召时,众人都以为他必定不会屈服。

南郡王逸平素与他交好,便写信援引古例劝他接受聘任,樊英最终听从建议来到京城。

但后来他在应对皇帝询问时并无奇谋深策,舆论颇为失望。

河南人张楷与樊英一同被征召,他对樊英说:“天下处世之道有两种,出仕与隐居。

此前我认为你出山能辅佐君主、救济百姓,可你先是以珍贵之身触怒天子,如今享受爵禄,又不见你有匡救时局的办法,这是进退失据啊。”

【司马光评论】:古代君子在国家有道时出仕,无道时隐居。

隐居并非君子本意,而是因无人理解其主张,又与奸佞共处恐招祸患,才深藏避世。

君主征召隐士,本是为其有益于国家,非为装点门面。

若其人道德足以尊主,智慧足以安民,虽身着粗衣却怀才抱德,深藏不露,君主应尽礼招致,屈身请教,虚心采纳,克制己欲听从,方能泽被天下。

这是取其治国之道而非其名,重实际而非虚名。

若礼遇备至仍不应召,应反思自身:是否德行浅薄不足以让人仰慕?政治混乱难以辅佐?奸佞在朝难以进言?诚意不足故其言不用?若德行厚、政治清、奸佞远、诚意至,贤者自会主动效力,岂有求而不至?荀子说:“用火光捕蝉,关键在明亮火光,晃动树木;火光不亮,晃树无用。

君主若修明德行,天下自会归附,如蝉向明火。”

若君主以不能招致贤者为耻,用高位诱惑、严刑胁迫,若对方是君子,必不为所动;能被招致的,不过是贪位畏刑之徒,何足珍贵!

若有人孝悌闻名于家庭,品行受乡里推崇,不贪财苟得,不盲目求官,洁身自好、安分守己,虽不足以尊主庇民,也是清廉之士。

君主应褒奖优待,让其顺遂心愿,如汉昭帝对待韩福、光武帝礼遇周党,以激励廉耻、改善风俗,如此即可,不必如范升般诋毁,也不可像张楷那样苛责。

至于那些伪装清高博名、标新立异惊世,不食君禄却争商利、不做小官却觊觎卿相之位的人,名实相悖、心口不一,实为华士、少正卯之流,能免于圣王诛罚己是万幸,何必征召!

此时,朝廷还征召了广汉杨厚、江夏黄琼(黄香之子)。

杨厚到京后,预言汉朝将有三百五十年的厄运,需引以为戒,被任命为议郎。

黄琼将至时,李固(司徒李郃之子)写信迎劝:“君子认为伯夷狭隘,柳下惠不严肃。

不偏不倚、可进可退,才是圣贤处世之道。

若想隐居山林,效仿巢父、许由,自可遂愿;若要辅政济民,此时正是时机。

有史以来,善政少而乱世多,若非要等尧舜那样的君主,士人的抱负终将无从实现。

常言‘高而尖的东西易折,过于洁白易被污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近日樊英被征,朝廷待若神明,虽无过人之处,但言行无缺,仍遭谤议,岂非因众人期望过高、其名声太盛?故世人常说‘处士都是徒有虚名’,望先生大展宏图,让众人叹服,洗雪此偏见!”

黄琼到京后,被任命为议郎,逐渐升至尚书仆射。

他曾随父亲在尚书台,熟悉典章旧制,任职后通晓官署事务,在朝堂争议中无人能驳倒他,多次上疏言事,多被采纳。

李固少年好学,常改名换姓、赶着毛驴负笈寻师,不远千里,博览群书,成为大儒。

每次到太学,他都悄悄去司徒府探望父母,不让同学知道他是李郃之子。

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戊辰年)正月丙子日,京城地震。

六月干旱,七月丁酉日,茂陵寝殿发生火灾。

九月,鲜卑侵犯渔阳郡。

十二月己亥日,太傅桓焉、车骑将军来历被免职。

南单于拔去世,弟弟休利继位,为去特若尸逐就单于。

顺帝将孙程等十九侯全部召回京城。

永建西年(公元129年,己巳年)正月丙寅日,大赦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快穿之拯救深情男配灭运图录麻衣神算子重生之我要当有钱人名门挚爱:帝少的千亿宠儿我靠读书成圣人农女致富记盛唐陌刀王大秦第一熊孩子穿成反派大佬的心尖宝我家可能有位大佬被太子惦记的倒霉郡主辛亥之钢铁基地超级兵王电影世界私人订制从亮剑开始搞军工商途神级天才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我以熟练度苟长生巫界术士恋爱物语抗战之我每天一个签到大礼包老祖她靠快穿修仙成神网游之暗影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