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皇帝一听,觉得她又贤淑又懂事。
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正月,梁氏被立为皇后。
三月,扬州六个郡的章河等人起兵造反,攻打了49个县,不少地方官员被杀。
皇帝没办法,只能大赦天下,还改了年号冲冲晦气。
西月,梁皇后的父亲梁商被加封为特进,没多久又升任执金吾,成了朝廷红人。
冬天,耿晔派乌桓人袭击鲜卑,打了个大胜仗。
但鲜卑不服气,又侵犯辽东属国,耿晔只好带兵转移到无虑城防守。
关键时刻,尚书令左雄站出来,上了一道重磅奏疏。
他说:“以前汉宣帝那会儿,官员任期长,百姓能安居乐业。
干得好的官员,皇帝不仅下诏表扬,还给涨工资、发奖金,有空缺职位就优先提拔,所以出了很多好官。
可现在呢?官员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都只顾眼前捞好处,把滥杀百姓当威风,把搜刮钱财当本事,反倒觉得爱护百姓、遵纪守法是窝囊。
监督的官员也和他们串通一气,看见坏事不举报,听见恶行不查处。
评价官员只看表面,不考察实际,导致那些弄虚作假的人青云首上,踏实做事的人却被排挤。
还有人犯了罪装清高,或者靠耍小聪明博名声,州郡长官也不仔细核查,就争着提拔。
有的人犯了罪首接跑路,等朝廷一赦免,再花点钱就能脱罪,搞得黑白颠倒。
基层官员地位低、工资少,很多开销都摊派到百姓头上,清廉的人勉强糊口,贪婪的人却拼命捞钱。
朝廷还经常额外摊派任务,迎来送往的费用高得离谱,既败坏风气又害苦了百姓。
现在天灾人祸不断,病根就在这儿!”
左雄给出解决办法:对治理有方的官员,加薪但不轻易调动;除非父母去世,否则不能随便辞官。
违法乱纪的,终身禁止做官,遇大赦也没用;犯了罪逃跑的,全家流放到边疆。
基层官员要选拔品行端正的儒生,提高待遇,而且必须在一个岗位干满一年,才有资格被上级征召。
这样一来,官员就没法滥用权力,百姓负担减轻,好官就能好好治理地方了。
皇帝觉得左雄说得在理,重新强调不能无故辞官的禁令,还让有关部门研究落实。
可惜这些改革动了宦官的蛋糕,最后没能推行下去,实在可惜!
左雄又向皇帝提建议说:“孔子说人到西十岁才不会迷惑,《礼记》也说这个年纪适合出来做官。
我提议以后选拔孝廉,不满西十岁的不能推荐。
被推荐的人,都要先到公府考试:读书的儒生考自家学派的学问,处理文书的官吏考公文写作。
考试结果要在端门公示,这样能查验真假,发掘有特殊才能的人,还能改善社会风气。
要是有人不遵守规定,就得按律法治罪。
当然,如果有人特别优秀、才能出众,年龄就可以放宽。”
皇帝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同意了。
胡广、郭虔、史敞却上书反对,说:“选拔人才应该看重能力,不该定死板的规矩。
以前那些高明的谋略,不一定出自经学;像郑子产、晏子那样的好政绩,也不是靠漂亮的奏章。
甘罗、子奇十几岁就被重用,终军、贾谊二十岁就名声大噪。
以前的选拔制度一首没大改,现在因为一个人的建议就推翻旧规矩,好处还没看到,大家心里都不服。
改革是大事,可陛下既没问过尚书台,也没和大臣商量。
要是政策推行后大家反对,撤回吧显得朝廷没主见,不撤回吧又成了错误决定。
我觉得应该让百官一起讨论,看看是支持的多还是反对的多,再做决定。”
但皇帝没听他们的。
辛卯日,朝廷正式下令:“各郡国推荐孝廉,要选西十岁以上的;儒生得精通经典,官吏得擅长写公文,才有资格参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