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陛下可以试着和他说话,故意说相反的意思,如果他每次都和您说的反着来,那就说明他总是迎合陛下。
要是每次都和您想法一致,他的真面目就藏不住了。”
魏明帝一试,果然发现了刘晔的问题,从此就疏远他了。
刘晔因此精神失常,后来被外调担任大鸿胪,最后郁郁而终。
《傅子》说:“巧妙的欺诈不如笨拙的真诚”
,这话真有道理!
像刘晔这样聪明有谋略的人,要是能用道德信义约束自己,用忠诚守信行事,就算是古代的圣贤,也未必能超过他。
可他只靠才智,不注重诚恳,结果内失君主信任,外被世俗排挤,最终陷入危险,实在可惜!
刘晔曾诬陷尚书令陈矫专权,陈矫很害怕,把这事告诉儿子陈骞。
陈骞说:“皇上圣明,您是朝廷大臣,就算和皇上意见不合,最多也就是当不了三公罢了。”
几天后,魏明帝果然消了气。
尚书郎廉昭因有才干受宠,他专爱挑群臣的小毛病来讨好皇上。
黄门侍郎杜恕上书说:“我看到廉昭弹劾左丞曹璠,说他处理刑罚时没按诏书办,还说‘其他该治罪的人另奏’。
尚书令陈矫自己上奏,说不敢推辞惩罚,也不敢辩解,言辞恳切。
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
古代帝王能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是因为既得百姓民心,又让群臣尽心效力。
如今陛下为国事操劳到深夜,可政务仍有疏漏,法纪日渐松弛。
究其原因,不只是臣子不尽忠,也是君主没让他们发挥才能。
就像百里奚在虞国时看似愚钝,到秦国却很明智;豫让在中行氏时苟且偷生,到智伯门下却坚守气节,这都是古人的明证。
如果陛下觉得现在没贤才、朝廷缺辅佐,难道要空追稷、契的足迹,坐等未来的俊才吗?现在所谓的贤者,都做大官、享厚禄了,但他们忠君的节操未立,为公的心思不专,是因为委任职责不明确,加上世俗忌讳太多。
我认为忠臣不一定是亲信,亲信也不一定忠诚。
现在有疏远的臣子批评人,陛下就怀疑他公报私仇;称赞人,又怀疑他偏爱亲友。
身边人趁机进谗言,让疏远的臣子不敢说真话,连政事得失都要避嫌。
陛下该想想如何让朝臣敞开心扉,鼓励他们坚守道义,让他们能像古人一样名垂青史,而不是让廉昭这样的人搅乱朝纲。
我担心大臣们以后会只求保全官位,坐观成败,这会给后世留下坏榜样。
从前周公告诫鲁侯:‘不要让大臣抱怨不被任用。
’意思是不贤能就不能当大臣,当了大臣就不能不任用。
《尚书》列举舜的功绩,说他除掉‘西凶’,没说不管罪大小都除掉。
现在朝臣不觉得自己没能力,反觉得是陛下不任用;不觉得自己无知,反觉得是陛下不询问。
陛下何不学周公用人、舜除奸的做法,让侍中、尚书们随侍左右,当面回答诏问,各自陈述才能,这样群臣的品行就能知晓,有能力的晋升,庸碌的辞退,谁敢敷衍塞责?以陛下的圣明,亲自和群臣讨论政事,让他们各尽其言,贤愚优劣一目了然,何愁事情办不成?
每次有军事行动,诏书总说‘谁该担此忧?我自己担!
’最近又说‘说忧公忘私的人未必真这样,但先公后私就能办好’。
我读了诏书,知道陛
iconicon-uniE087"
>
iconicon-uniE086"
>谅下情,但也奇怪陛下为何不治本而顾末。
人的能力本有差异,我也觉得有些朝臣不称职。
明君用人,是让有能者尽力,无能者不居其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