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朝廷的任命很快下来,云瑶一甲探花的身份,毫无悬念地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之职,正式开始了她的仕途生涯。
翰林院,素有储相之称,乃天下文人士子心之所向,清贵无比。
入院之初,云瑶便深感此地非同凡响。
庭院深深,古木参天,处处弥漫着书香墨韵和一种近乎凝滞的庄严气息。
同僚皆是科举佼佼者,或满腹经纶,或背景深厚,行走其间,需得步步留心,字字斟酌。
云瑶深知自己根基尚浅,又背负着太傅门生与新科探花的名头,更需谨言慎行。
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修撰典籍、整理文书的工作中,宵衣旰食,兢兢业业。
无论是枯燥的档案校勘,还是为陛下草拟寻常诏敕,她都一丝不苟,力求完美。
其文笔华美流畅,见解时有新意,很快便在同僚中赢得了勤勉踏实、才学出众的评价。
她也注意与同僚维持良好的关系,但分寸掌握得极好。
不卑不亢,既不过分热络卷入可能的派系纷争,也不特立独行显得孤傲难近。
日常公务协作,诗酒唱和,她皆能应对自如,但却从不轻易与人交心,更不私下往来过密。
然而,有一人对待她的态度却格外不同,那便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李翰卿。
李学士年近五旬,学问渊博,德高望重,对云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赏识与热情。
不仅时常当众称赞她的文章“深得古意,又有新声”
,更会在处理一些重要文书时,特意点名让她参与,给予指点。
“云编修年轻有为,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啊!”
李学士时常拍着云瑶的肩膀,笑容和蔼,语重心长。
若是寻常初入官场的年轻人,得掌院院士如此青眼,怕是早已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恨不得立刻投效门下。
但云瑶经历了太多,从家破人亡到寄人篱下,从科场沉浮到窥见冤案冰山下的凶险,她早已不是那个轻易会被表面热情打动的天真学子。
李学士的过分热情,反而引起了她的警惕。
她深知在这波谲云诡的官场,没有无缘无故的赏识,她依旧对李学士恭敬有加,感谢其提点,但在公务之外,却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绝不深入私交,更不轻易表态。
这份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谨慎,倒让李学士对她更加欣赏。
在翰林院这座帝国的文翰中枢,云瑶得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和接触到帝国的权力核心人物。
其中最令她钦佩的,便是当朝首辅,文华殿大学士,林芮。
林首辅年过半百,却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她并非科举正途出身,却能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其政治智慧与手腕可想而知。
每逢朝会议事,或是在某些典礼场合见到林首辅,她总是气度雍容,举止沉稳,面对复杂政务,往往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令云瑶叹为观止。
在云瑶眼中,林首辅便是她理想中的国之柱石,臣之楷模。
她将首辅视为榜样,潜心学习其处事风范和奏对技巧,甚至私下写了不少文章,赞扬首辅“老成谋国”
、“砥柱中流”
、“调和鼎鼐”
的功绩与德行。
恰逢林首辅寿辰,虽非整寿,但门下官员及众多欲攀附者自然少不了贺寿之礼。
云瑶也精心准备了一份贺礼,并亲自撰写了一篇骈四俪六、文采斐然的贺词,极尽敬仰颂扬之能事,通过翰林院的渠道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
她并未期望首辅会注意到她这个小小的编修,只觉得能表达一番敬意,于愿足矣。
然而,就在云瑶沉浸于翰墨书香,仰望着首辅这般楷模,以为朝廷便是这般运转之时,冰冷的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
边境六百里加急军报如同雪片般飞入京城!
北方匈奴趁秋高马肥之际,屡屡犯边,铁蹄所过之处,村庄焚毁,百姓被屠戮劫掠,边关将士死伤惨重,形势岌岌可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