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然考试者,非仅为争名次之高下,实乃验所学之浅深。
故宜沉心静气,慎思明辨,勿躁勿慌。
答问之际,如泉涌而笔随;审题之时,若镜照而神会。
得失荣辱,皆存乎一心,但求无愧,何虑其他?
勉哉诸生!
愿尔等挥毫如风,答卷似雪,蟾宫折桂,雁塔题名,吾当置酒以待,共贺成功!”
考子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齐声道:“喏!”
府学放假学生倒也没全都回去,大部分外地的考子依旧借住在府学,不然现在很难找到住的地方。
为了方便这些学子们生活,府学的食堂依旧供应饭菜,还有夫子帮忙指导答疑。
陈家三兄弟倒是不需要留在府学借住,毕竟这边的环境不如家里。
前几日刚搬到新买的院子,这边比租的房子更宽敞。
王瑛还特地给他们三留出一个读书写字的大书房,中间可以用屏风挡上各自独立,也可以挪开一起讨论问题。
回到家,陈青岩看见两位表哥到访,十分高兴,拉着他们询问了半天。
得知二表哥今年也参加乡试,几个人便兴匆匆的讨论起来。
大表哥李禀文不考了,他今年二十八岁,家里大儿子都十岁了,再过几年都能下场试试了。
加上这几年混迹官场,早就荒废了学业,所以早早就放弃了科举这条路。
不过弟弟倒是始终如一的读着书,前两次乡试失利都没能影响他的心气,每日起早贪黑很是不容易,希望这次能得偿所愿。
陈青松因为今年不参加乡试没什么压力,放了假就开始领着元宝在家疯玩。
陈青岩和陈青淮、李禀辰三人则起早贪黑的做试题,连着粱伯卿都跟着一起熬夜早起,十分费老头
*
距离乡试还有最后三天。
大清早刘昌邑的娘坐车过来了,邀请李氏和方菱去清风观拜拜文昌帝君。
二人早就有此意,赶紧换上衣服和登山穿的鞋子,三人坐车出发去了城外的清风观。
跟上次来的时候不同,这次来清风观好热闹,马车刚停到山下就碰上不少人,大多都是来拜文昌帝君的。
三人慢慢的朝山上走去,走到半路遇上卖平安符的,正是上次卖水的小丫头,她倒是挺会做生意。
“几位贵夫人吉祥安康啊,买块文昌帝君的平安符吧,保佑您家公子顺顺利利的考中举人。”
李氏接过平安符,木头牌小儿巴掌大小,正面是文昌帝君的画像,背面是平安二字。
一块平安符十文钱,三人一人买了一块全当图个吉利。
到了山上道观里,好家伙平日里冷清的文昌殿今天排上长队了,几十号人拿着香等着进去祭拜。
丫鬟和婆子去捐了香火钱,不多时抱着三捆高香去排队,想来是一家捐了十贯钱。
排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轮到她们,三人拿着香进了文昌殿,先将香插在大大的香炉上,然后开始跪拜。
秦芙蓉小声嘟囔道:“这么多人来求,也不知他老人家能不能听见。”
李氏双手合虔诚的十对着神像拜了拜,“图个心安罢了,能不能考中全凭个人的本事,只盼着他们能顺顺利利的答完卷子。”
方菱也跟着拜了拜,“是这么个理。”
拜完神仙三人又去找清风观的观主看了看卦相,三人爻的卦竟然相同都是泰卦。
老道长捋着胡子道:“好卦相,皆是大吉大利,心中所求之事尽能如愿。”
秦芙蓉一喜,又捐了三十贯香火钱,盼着儿子真能如道长所说此番乡试能考中举人!
*
还有两天就要乡试了,这几日几个人的吃食格外小心,尽量吃些简单健康,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考试那几天突然闹肚子影响发挥。
到了考试前一日,粱伯卿就不让三人再看书了,好好休息睡个好觉,养精蓄锐等待考场上一鸣惊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