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看着大哥和青淮这般努力,自己也奋发起来,千万别考砸了,倒时掉出甲班可就丢大人了。
与此同时,作为前年的案首方文科压力也不小,之前在诗会上曾被陈家兄弟压过一头,如今同为案首不免被人拿出来比较。
自己年长与他又比他多读了两年的书,若是这次考试考到他后面去,岂不是证明自己不如他?
为此方文科也下了苦命的学,一日不敢倦怠。
时间一晃就来到考试这日。
第143章
小考跟院试一样考五场,两日能考完。
入考场前也会搜子,凡是搜出夹带作弊的学生,不光会取消成绩,连带着廪膳生的头衔也会取消,严重者还会被劝退,所以几乎没人敢作弊。
上午考贴经和墨义,下午考诗赋和经义,翌日上午是策论,五场考完后三天出成绩。
贴经和墨义不必说,考的都是基础知识,陈家兄弟最牛的一点就是记性好,三人对这种死记硬背的知识几乎入脑不忘。
诗赋考的区别与县试和院试的以景为题略有不同,题目为《闻边烽有感》五言六韵排律。
须以杜子美《诸将》之忠恳为骨,白乐天《秦中吟》之恳切为神。
或陈戍卒之苦,或悯农亩之艰,或思颇牧之才,或议庙堂之策。
此题是看考子否心存畎亩、志在苍生。
须对仗工整,然不可因辞害意,语涉空疏、徒事雕琢。
陈青岩最擅长写的就是这种事实诗词,真让他写景或者抒情诗的反而写的一般。
既是写边关,那自然少不了战争。
武朝开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算得上是太平,不过边关依旧战事不断。
就拿前些年来说,北羌来犯将西州和挺州侵占下来。
这两个州虽住的大部分是胡人,但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土地,且两地位置特殊,刚好在西行商道上。
皇上命西北军收复失地,听说耗时一年多,损失了几千名士兵,结果只收回来两座空城。
因为西州和庭州的百姓一部分被羌人杀了,一半逃到楼兰和龟兹,只有一小部分在武朝收回失地后返回家乡。
这场战役在朝中引起极大的讨论,不少文臣都觉得将钱和粮耗费在这种战争中没有意义。
西州离着中原十万八千里,那地方土地贫瘠多是荒漠,实在没有攻打的意义。
武将的想法却不同,庭州和西州外是天山山脉,这是一座天然的屏障,若是由着外族侵占下来,养精蓄锐等以后入侵中原就容易了。
吵来吵去最后也没吵出什么结果,不过看皇上的意思是没打算放弃,每年依旧往西北军砸不少军费,目的就是守住西庭两州。
话说回来,陈青岩跟着粱老了解过这些实事,写起诗也顺手。
思考半晌提笔开始写:“塞外清秋早,边尘蔽日黄。
戍楼吹画角,病马卧残阳。
战骨埋荒久,征衣寄远忙。
何时罢烽燧,归马华山阳?”
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这样的诗,算得上出类拔萃了。
倒是同为案首的方文科被难住了,平日里他做的诗多是风花雪月,山水鱼鸟,鲜少碰这种论实事的诗。
一时间抓耳挠腮不知该如何下笔。
随着燃香越来越短,距离结束还有不到半个时辰了,方文科无奈才提笔写了起来。
“烽火照云岑,书生涕泪深,边城闻笛怨,寒杵捣乡心。
戍卒衣粮薄,穷檐赋税稠,谁陈安塞策?空忆定远侯。”
这诗倒是压上韵了,但是提了一个不该提的人——定远侯。
此人为前朝名将,曾带兵驱逐匈奴,确实在百姓心中颇有盛名。
但现在是武朝,你提前朝名将什么意思?特别是前头还加了一句“谁陈安塞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