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这个词让他心头一沉。
林晚说过,“门只能开一次,别回头。”
原来她早已知道代价??不是死亡,而是**存在本身的剥离**。
当你成为声音的媒介,你就不再属于现实。
他取出背包里的七件信物:喀什少年的手绘曲谱(已数字化)、凉山铜铃、武威磁带、额济纳旗弹壳、敦煌壁画拓片残页(来自老陈梦中提示)、上海外滩旧电台零件(G-23残骸分析所得),以及最后一件??母亲临终时握在手中的银铃铛,上面刻着“宁儿平安”
。
七物摆成北斗之形,置于湖畔岩石之上。
余惟深吸一口气,启动共振阵列。
设备自动调谐至432Hz主频,并注入17.8Hz基础波,再叠加三层谐波模拟人类集体潜意识频率。
天空骤然阴沉,雷云汇聚,闪电不再落下,而是悬停空中,形成环状光晕。
门,缓缓开启。
一道钟声响起,不是来自外界,而是从他颅骨内部震荡而出。
那不是耳朵听见的声音,是灵魂感知的震颤。
紧接着,无数画面涌入脑海:
1959年,父亲带领科考队深入戈壁,发现地下空洞内悬浮着一台未知机械,外形酷似竖琴与计算机的结合体。
他们称之为“声核”
。
通过实验,证实它可以存储并重播过去千年的声音记忆,甚至能捕捉濒死者最后一念。
但代价是,必须有人留在井底,以自身生命频率维持系统运转。
父亲自愿留下,成为第一代锚点。
1976年唐山地震,数百名幸存者在废墟下哼唱同一首摇篮曲,实为“声种”
自发激活群体安抚机制。
一名小女孩因极度恐惧导致脑波接近432Hz,意外触发局部回响,将她的歌声投射至三十年后的凉山。
1998年武威沙尘暴,正是“声种”
试图唤醒下一个守声人。
老陈录下的童声合唱,其实是1945年广岛原爆瞬间,数万人临死前共同呼喊“妈妈”
的声音压缩重构。
2003年,林晚在西北采风途中误入废弃隧道,拾得半块G-23控制面板,由此开启研究。
她并非天生失聪,而是幼年时一次高烧后,听觉神经系统发生了变异,能够接收极低频段信息。
她是天然的接收器,也是最适合的锚点人选。
而现在,轮到他了。
门内走出一个人影,穿着军大衣,左眼蒙着黑布,右耳缺了一角。
“爸……”
余惟踉跄上前。
余振山没说话,只是伸手抚过儿子的脸颊,动作轻柔得不像一个失踪二十多年的人。
他的皮肤冰冷,眼神却炽热。
>“你本不必来。”
>“可我知道你会来。”
>“因为你听见了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声音。”
>“而听见的人,注定要承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