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奏报用密码写就,由最可靠的使者搭乘快船,星夜兼程,驶向遥远的东方。
锡兰,这颗印度洋的明珠,仿佛一个散发着
iconicon-uniE089"
>
iconicon-uniE023"
>香气却可能致命的陷阱,正等待远在北京的皇帝做出抉择。
条约反响,欧陆波澜
《明英伦敦条约》的文本在欧洲各宫廷间迅速流传,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海牙的反应最为激烈。
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在议会上痛斥英国为“短视的商人国家”
,为了东方的胡椒和瓷器,不惜背叛新教联盟的共同利益。
联省议会中充满了焦虑的声音,担心英国获得大明商品的优先权后,将彻底击垮荷兰的远东贸易网络。
威廉三世一方面向伦敦发出措辞强硬的抗议照会,另一方面,加紧了与法国大使的密谈,探讨缔结针对性同盟的可能性,甚至暗示可在西属尼德兰等问题上对法做出让步。
·凡尔赛宫,路易十西指间把玩着条约的抄本,嘴角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他乐于见到英国与荷兰的裂痕加深,这符合他分化海上强国的一贯策略。
但条约中关于军事技术(即便是受限的)和交流的条款,让他感到一丝不安。
他召见重臣科尔贝尔,下令:“给我们在伦敦那位‘东方朋友’(指张骞)更大的自由度,可以答应他更多关于学者和书籍的要求。
务必让大明使团感受到法兰西的友谊与诚意,我们不能落在英国人后面。”
法国对签订类似条约的渴望变得更加迫切。
·在里斯本和马德里,气氛凝重。
葡萄牙印度总督区的高官们忧心忡忡,担心大明海商凭借条约优势,进一步侵蚀他们在澳门、果阿乃至南洋的残余利益。
西班牙则担忧其跨越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
航线会受到挑战。
两国外交官在欧洲大陆频繁活动,试图寻找盟友或至少交换信息,应对远东变局。
·罗马,教廷圣职部再次发布敕令,谴责与异教君主签订有损教会权威的条约。
然而,除了西班牙和部分虔诚天主教诸侯表示象征性支持外,主要强国对此反应冷淡。
现实政治和商业利益,显然己超越了宗教正统的旧日权威。
身处风暴眼之一的伦敦,张骞在使馆内保持着异常的平静。
他每日依旧接待各国使节,与英国皇家学会的学者们谈笑风生,但对实质性的联盟提议始终不置可否。
他暗中指示副使:“对法国人,可以多谈谈文化和科学;对葡萄牙人,可叙旧情,提及租借澳门的渊源;但对荷兰人,暂避其锋芒。”
同时,他精心拟定的一份名单上,不仅包括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阿基米德著作的新拉丁文译本,还加入了关于牛顿光学、笛卡尔哲学的最新论著,以及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等实用典籍。
他还通过中间人,接触了一些在宗教或学术上受排挤但确有真才实学的学者、钟表匠和造船师,许以优厚待遇,邀请他们前往“神秘的东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