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瀛州,热兰遮城(原荷兰据点,现为大明瀛州府治)经过修缮的官署内,诸葛亮正听取着各县令丞关于《治理暂行条例》施行数月来的汇报。
一位来自北港(今台北附近)的县令呈上文牍,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大人,自《条例》颁布后,效果显著。
以往汉番(指汉人与归化土著)之间,为土地界限、山林开采、交易纠纷,动辄械斗,讼案堆积如山。
如今《条例》对地契、契约规定明晰,官府仲裁有据可依,此类纠纷己减少七成以上!
商贾们也放心了,投资垦荒、开办作坊者日渐增多。”
另一位主管矿业的官员补充道:“《工矿管理》章施行后,乱采滥挖得到遏制,生产安全规程得以推行,矿难事故有所下降。
只是……原有的一些大户,觉得限制了他们的利益,颇有微词。”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平静。
他深知改革必然会触动既有利益格局。
“微词在所难免。
然《条例》之本,在于定分止争,鼓励生产,稳固秩序。
只要利于大多数百姓,利于瀛州长远发展,便当坚持。
对于守法的士绅商贾,官府自当保护;但对于企图依仗旧势,阻碍新政,盘剥小民者,亦绝不能姑息。”
然而,争议的风暴并未局限于瀛州一岛。
消息传回大明本土,尤其是在士林和部分保守官员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份来自南京都察院的奏书,经由通政司,摆在了朱由检的案头。
奏疏中,某位清流御史痛心疾首地写道:“……瀛州诸葛亮,擅改祖宗成法,其《暂行条例》重利轻义,专务商贾之末,而弃教化之本。
长此以往,恐使民风浇薄,唯利是图,动摇国本!
乞陛下明察,速废此例,召回诸葛亮,另选贤能镇守瀛州……”
几乎同时,几封来自瀛州本地、署名模糊的匿名弹劾信也悄然送达,内容无外乎指责诸葛亮“专权跋扈”
、“任用私人”
、“苛待士绅”
,甚至隐晦地暗示其有“不臣之心”
。
暖阁内,朱由检看着这些奏疏,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他将那封御史的奏章轻轻合上,放在一旁,意味着“留中不发”
。
随即,他提起朱笔,亲自起草了一份发给诸葛亮的谕旨。
旨意中,他高度赞扬了诸葛亮在瀛州的治理成效,“勇于任事,因地制宜,卓有成效”
,并明确指示:“瀛州新辟之区,正宜大胆尝试。
卿但放手施为,京中物议,朕自当之。”
同时,他下令将《瀛州治理暂行条例》的副本,正式下发至正在为修订《大明律》而争论不休的修订馆,要求馆臣“详加研读,择其善者,为修订之借鉴”
。
皇帝的坚定支持,如同定海神针,使得诸葛亮能够顶住来自朝野的压力,继续在瀛州这片“试验田”
上,推行他的治理新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