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都察院的一位御史率先发难,在奏疏中言之凿凿:“北疆战事不利,其缘由绝非我将士不用命!
实乃因国内变法苛酷,清算无度,致使官场动荡,人心惶惶,地方有司忙于应付稽查,焉能全力保障军需转运?军心因国内局势而浮动,此乃取败之道也!”
紧接着,几位翰林院和六部的官员联名上奏,攻击的焦点更加集中:“商鞅此人,专权跋扈,动辄以‘祖制’、‘新政’为名,行排除异己之实。
如今朝堂之上,因其严刑酷法,百官缄口,道路以目。
如此局面,上下离心,岂能同心协力共御外侮?北疆之败,商鞅难辞其咎!”
很快,各种论调甚嚣尘上,核心诉求惊人地一致:要求皇帝“顺应民意”
、“顾全大局”
,暂停“过于激进”
的变法条款,“安抚”
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官,甚至明确提出罢黜商鞅以“稳定朝局”
、“凝聚人心”
,从而集中全力应对北疆威胁。
就连一些原本对变法持中立甚至温和支持态度的大臣,出于对北疆战事的担忧,也开始倾向于暂时放缓内部改革步伐,认为“内外不可同时树敌”
,朝堂上要求商鞅“避嫌”
或“暂时休息”
的声音逐渐占了上风。
商鞅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推行的诸多法令,在地方的执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许多官员开始以“北疆战事紧急,需集中人力物力”
为由,消极拖延甚至变相抵制新政的落实。
朱由检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每日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疏,几乎大半都与弹劾商鞅或要求调整新政有关。
他面临着亲政以来最严峻的抉择之一:是顶住压力,坚持认为变法与抗敌并不矛盾,甚至相辅相成?还是暂时妥协,牺牲商鞅以换取朝堂暂时的“和谐”
,先应对外患?
商君不退,铁腕维稳
面对朝堂汹汹物议和北疆战事带来的巨大压力,商鞅非但没有表现出丝毫退缩或妥协之意,反而以更加激进、强硬的姿态予以回击。
他连夜起草了一份措辞犀利、逻辑缜密的长篇奏疏,首接呈送御前。
在奏疏中,他毫不避讳地指出:“北疆之初挫,其根源绝非变法之过,恰是边军积弊己久、将帅因循守旧、平日训练废弛、临战应变无方之恶果显现!
今若因外患小挫,便归咎于内政革新,进而动摇国策,此正合那些蠹虫硕鼠之下怀!
彼等必弹冠相庆,此后更可高枕无忧,继续侵蚀国本。
若如此,则前番变法之努力尽数付诸东流,帝国将永无富强之日!”
他进一步阐述:“当此内忧外患之际,正需以雷霆手段,扫除积弊,畅通政令,富国强兵。
唯有后方吏治清明,法度严整,赋税公平,运转高效,方能源源不断为前方输送精兵良械、粮秣饷银。
若因战事而废弛内政,则前方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纵然一时侥幸取胜,终将因国力耗尽而败亡!
陛下,变法非但与抗敌无碍,实乃抗敌之根本保障!”
商鞅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