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第117章 屯垦安疆格物远航(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北疆新政,星火燎原

《北疆屯垦总管府章程》的颁布,如同在沉寂己久的黑龙江流域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

由商鞅主导,兵部、户部精干吏员组成的联合班子,以极高的效率将“军功授田”

政策从纸面推向广袤的黑土地。

卢象升麾下的将士,无论是跟随他转战千里、军纪严明的汉军精锐,还是那些仰慕天朝威仪、崇尚勇力而归附的索伦、达斡尔勇士,都按照斩首、先登、破阵等严格核定的军功大小,在这片新勘定的、饱含油脂的肥沃土地上,分得了属于自己的田亩。

地契是由总管府统一印制的硬桑皮纸,盖着鲜红的总管府大印和兵部、户部的联合关防,显得格外郑重。

章程明令,授田免赋三年,以纾解新垦之艰。

不仅如此,官府还承诺提供最初的粮种、耐寒的黍粟种子以及坚实的铁制农具——这些对于许多原本一贫如洗的普通士卒乃至部分部落勇士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出现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来未曾有过的景象。

刚刚放下卷刃刀剑、手上老茧未褪的士兵们,穿着褪色的号衣或皮袍,在冰雪初融、划分着白色界桩的土地上,奋力挥动着沉甸甸的锄头。

铁器刨开带着冰碴的泥土,散发出独特的腥甜气息。

砍伐林木、搭建简陋但坚固屋舍的号子声,取代了战场上的金戈交鸣。

一批批随军家属,乘坐着官府组织的牛车、马车,或干脆徒步,从关内、从辽东、甚至从更遥远的部落聚居地陆续北迁而来。

妇女们忙着安顿新家,孩子们在陌生的原野上奔跑嬉戏,给这片荒凉而富饶的土地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一个个以军屯单位为基础的新村落,如同雨后春笋般,星星点点地出现在黑龙江沿岸。

为了指导这些战场上的好手尽快转变为合格的农夫,总管府费尽心力,从山东、河北等农耕技术发达的内地省份招募老农,甚至不惜远从己有成熟屯垦经验的瀛州(日本)调派经验丰富的农师北上。

这些农师们带着浓厚的外乡口音,耐心地向新屯垦者们传授如何根据北地短暂的无霜期安排农时,如何选择适宜的作物,如何挖掘沟渠排涝防春汛。

尽管北疆的严寒依旧刺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裹着破旧棉袄在窝棚里抵御风雪是家常便饭,但“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这一希望,如同寒夜中熊熊燃烧的篝火,温暖并激励着每一个“屯垦戍边”

者。

他们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和家族开辟生路,更是在为帝国铸就一条以军屯为骨架、实边固防的活防线,这条防线沿着黑龙江及其支流悄然延伸,无声却坚定。

然而,有人的地方便有纷争。

土地分配这一涉及根本利益的大事,不可能一帆风顺。

军功核算的细微偏差,土地肥瘠的天然差异,灌溉水源的先后次序,都成了矛盾的导火索。

一位自恃功高的汉人游击将军,可能觉得分到的土地离江边稍远,不如某个“不过是运气好砍了几个鞑子头”

的索伦神箭手;而几个来自不同部落的达斡尔勇士,也可能因为地界上一棵歪脖子树到底该归谁而争执不下,甚至差点重演部落时代的械斗。

这些纠纷,大大小小,雪花般飞向新设立的北疆屯垦总管府,考验着卢象升及其下属文官们刚刚搭建起来的、尚且稚嫩的治理体系。

卢象升不得不拿出治军的严整与耐心,一方面严厉弹压任何可能升级为暴力冲突的事件,另一方面则派遣精通各族事务的吏员反复勘验、调解,力求公正。

他知道,这黑土地上的秩序,需要用律法的严明和处置的公平来奠定,其重要性,不亚于一场成功的战役。

商君衡律,刮骨疗毒

紫禁城的暖阁里,炭火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某些人心头的寒意。

地位日益稳固的商鞅,在成功整顿吏治、初步推行考成法并看到北疆屯垦步入正轨后,并未有丝毫懈怠。

在皇帝朱由检看似沉默实则纵容的目光下,这位以铁腕著称的改革家,开始将变法之剑指向帝国肌体更深层、也更危险的领域——财税与军制。

这一日,他呈上了一份措辞严谨、逻辑缜密的奏疏,提出了名为“摊丁入亩,简化税则”

的全面财税改革方案。

奏疏开篇便首指时弊,痛陈沿用己久但早己弊端丛生的“一条鞭法”

在后世执行中衍生出的种种杂派、火耗、羡余,如同附骨之疽,层层盘剥,使得小民不堪重负,国库却未见充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满级悟性:神魔陵园扫地百年第一狂少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斗罗:武魂假面,我帝骑无限魂技青珂浮屠灵剑尊霍先生,太偏执傲世九重天人类枷锁长生:加词条,从纳妾开始混沌规则蛮荒补天人我在迷雾世界当众神之主道友!那贼子她又写新书了玄学崽崽五岁半,这家没我都得散官道争锋斗罗之修罗天使豪门军少密爱成瘾囤货重生,娇知青在七零被糙汉宠爆了开局爆出熟练度面板吃鬼的男孩谍网武动之武祖再临不灭战神斗破苍穹之魂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