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第130章 神经末梢金山拓殖(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此事虽未造成实质性损失,但给朱由检和宋应星敲响了警钟。

朱由检在养心殿召见宋应星和锦衣卫指挥使,面色凝重:“格物院乃国之重器,未来所系,安保之事,重于泰山!

以往疏漏,不可再犯。”

他当即下旨:

1.提升安保级别:格物院列为禁地,增派精锐士兵守卫,设立多重岗哨和巡逻制度。

所有人员,无论中外,进出皆需严格审查和登记。

2.严格管理制度:建立详细的人员档案和保密等级制度。

核心研究区域实行分区管理,不同级别的研究人员权限不同。

所有研究笔记、图纸、实验数据均需编号归档,查阅需严格审批。

3.内部监控:授权锦衣卫在格物院内部设立秘密的“暗哨”

,监视可疑行为,防患于未然。

4.引导舆论:朱由检也意识到,完全封锁并非上策,可能引发更多猜测和更疯狂的窃密行动。

他指示宋应星,可以有选择性地定期公布一些基础性的、不涉及核心机密的科研成果,甚至可以筹备发行名为《皇明格物学报》的学术期刊(初期仅限国内发行),既展示大明开放的学术态度,吸引人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掌控学术交流的方向,将潜在的情报风险,转化为文化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争夺的阵地。

格物院从此笼罩在一层森严的保密氛围之下,但内部的学术探索之火,却在更好的保护下燃烧得更加旺盛。

御麦丰年,北地无忧

金秋时节,帝国北方广袤的土地上迎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丰收年。

司农寺大力推广的“御麦”

(玉米)和“土芋”

(马铃薯),在经过小范围试种成功后,迎来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收获。

来自北疆、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喜讯通过驿道和新兴的电报网络,雪片般飞向北京的户部和司农寺。

各地的报告中都充满了惊喜和赞叹:

?“晋北忻州报:坡地所种御麦,株高穗大,亩产远超黍粟,山民喜极而泣!”

?“陕西北地榆林报:沙地试种土芋,竟得丰收,块茎硕大,易于储存,可充军粮民食,边军称善!”

?“辽东辽阳报:御麦与豆类套种,长势尤佳,今岁粮储大增,实赖天赐嘉禾!”

最显著的成效体现在北疆屯垦区。

以往,戍边将士和军户的口粮很大程度上依赖从内地长途转运,成本高昂且易受干扰。

如今,大量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成为了军粮的重要补充。

玉米磨成的面虽然口感略粗,但耐饥顶饿;马铃薯则易于储存,可鲜食也可晒干,极大地丰富了戍边生活的饮食,也显著减轻了后勤压力。

许多屯垦点实现了粮食部分自给,甚至有了余粮可以接济附近的土著部落或用于交换其他物资。

朱由检仔细翻阅着户部呈上的汇总报表,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北方主要行省粮食储备量同比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以往较为贫瘠的地区。

他深知,这种“静悄悄的革命”

意义何其重大。

对于一个以农立国的庞大帝国而言,粮食的丰足是社会稳定、人口增长、国力强盛的最根本保障。

这两种高产、耐瘠作物的成功引种,其长远价值,丝毫不亚于一场开疆拓土的军事胜利。

他欣然提笔,在司农寺的请功奏折上批示:“御麦、土芋之利,初见成效,此乃上天眷顾,亦赖司农诸卿及地方官吏推行得力。

所有推广有功人员,着吏部考核,优叙嘉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无敌召唤之最强人皇诡纹藏锋完美世界:开局融合重瞳至尊骨神级天才三界独尊不败战神电影世界私人订制鉴宝赘婿的绝美调香师超级学生帝临万古五行天无限邮差从解析太阳开始躲在冷宫苟成大佬末世死亡古武恶魔心尖宠:小甜心,吻一口弟弟荒天帝也重生了亮剑之给孔捷当警卫重生公主大人太嚣张凶猛道侣也重生了桃花与奸臣妙手小村医都市至强者降临绝色魔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