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林清雅的加入,让原本的“边角料三人组”
瞬间升级为星光熠熠的“天才与女神”
组合。
项目很快进入了第二阶段——利用学校的超级计算机,进行城市交通流的建模与模拟。
这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关键一步。
林清雅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准备近距离观摩这位“世外高人”
是如何运筹帷幄,展现他那“大道至简”
的思维过程的。
她甚至随身携带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准备随时记录下秦松迸发出的灵感火花。
然而,现实很快就击碎了她的幻想。
模拟实验开始的第一天。
秦松准时来到实验室,在门口的机器上刷脸打卡,然后……径首走到了实验室最角落的一个空位上,从书包里掏出一本封面泛黄的实体小说,戴上耳机,开始悠哉地看了起来。
核心的建模任务、数据录入、参数调试,全被他用几句简单的指令,轻飘飘地安排给了王博和李静。
“老王,初始车流数据你去找交通系的同学要一下,就套用去年的平均值就行。”
“李静,把我们那个‘环状缓冲’模型写成代码模块,先跑个最基础的版本看看会不会崩。”
“你们俩先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汇总给我。”
说完,他就彻底进入了“请勿打扰”
模式。
林清雅坐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彻底愣住了。
她手中的笔记本打开着,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第二天,秦松依旧准时打卡,然后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开始听音乐,偶尔还闭上眼睛打个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显得格外安详。
第三天,他甚至带来了一个颈枕,首接在座位上睡起了午觉。
林清雅几次试图走上前,想与他探讨方案中更深层次的逻辑,比如“环状缓冲”
的最优半径与车流密度的函数关系,或者是在极端天气下,微循环网络该如何设定应急预案。
秦松的回答总是那几句经典语录:
“差不多就行。”
“细节你们定,能跑通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