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另一部分幕僚则认为,应当令宜王庶长子行驶监理之权。
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如今世子生死未卜,那么嫡次子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世子,甚至是太子,应该早早把此事确定好,尽早历练,稳固传承。
但另外一部分幕僚则认为,宜王的嫡次子年纪太小,不过才十岁,即便有幕僚从旁协助,公子这么小的年纪也难以支撑泰州复杂的军政事物,况且泰州是他们手上唯一的州府,不容有失。
所以这部分人认为,应当由年纪更长,且能力更强的宜王庶长子来行使泰州的监理之权,宜王的庶长子是宜王还是皇子的时候,府中的丫鬟爬床所生,因其生母居心不良,诞下庶长子后便被太后下了命令,去母留子了。
庶长子的出身虽然不佳,但是宜王并没有过度苛责这个长子,大婚后还将这孩子过在了自己的侧妃的膝下抚养,那侧妃也是将之视若己出,无论是文化武功,还是礼仪孝道,都请了最好的师傅来教,虽然宜王府旧人都知道这位公子的出身,但从礼法上来讲,这位庶长子也算不上什么污点。
第324章清源之战
弘宣五年,三月十二。
宜王高衡号称率领五万大军亲出泰州,攻打清源县。
这次亲征,宜王帐下的将领几乎全体出动,一同随军的还有宜王的庶长子,年十六岁的高怀,而宜王的嫡次子,年仅十岁的高慎,则留在了泰州,监理泰州军政。
在梁朝的史书上,这场战役被称为“清源之战”
,它是梁朝自建国以来,第一次由皇室宗亲掀起的,以反叛朝廷为目的的战事,同时也打破了梁朝维系稳固了百年之久的太平时代。
当然,也有泰州当地的一些民间史料记载称:宜王所率领的军队,实际上只有两万人左右,其中有一万五千人为泰州府兵,余下的则是征召的泰州百姓。
就是因为这一史料,高衡被世人诟病了多年。
按照宫廷史料记载,宜王高衡就藩之时,朝廷只批准其坐拥府兵八千,但在“清源之战”
之时,宜王府的府兵至少有两万人,这远远超过了朝廷规定的最高标准,是以……许多人都合理怀疑宜王高衡并非“局势所迫”
,而是早有反心,就藩后一直都在招兵买马。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只是当年那个起兵反叛的高衡,若是知道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是如此,他还会不会为了提振士气,虚报了自己的部队数量?
宜王高衡总共也就带出去了一万八千人的队伍,所谓的五万大军,不过是一场虚张声势罢了。
这在历史中并不少见,属于行军打仗的基本操作,还有人将八千人号称成二十万的。
随着这场战事的打响,一直萦绕在吴蔚心中的那个疑问也得以解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