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邹祈跟在老胡身后,沿着阶梯一路爬上变压器所在的顶楼。
他先帮老胡修好了变压器机房的闭路摄像头,这可花费了不少功夫。
在变压器和阳光的双重加热之下,加上没有安装空调,整间机房就像是一个高温的蒸笼,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
等到好不容易忙完的时候,两人都已经是大汗淋漓,还要强打精神、分头排查起那些矗立在绝缘遮罩里的巨大圆柱体。
两人踩在铁质楼梯上的声音在耳畔回荡,与房间内变压器组发出的低沉蜂鸣混合在一起,吵得人心烦意乱。
即使邹祈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仍然无法习惯反应堆里无处不在的噪音——在他认识的人里,能够无视噪音的似乎只有老胡一人。
他停住脚步,把视线投向窗外,包围发电站的钢筋混凝土高墙沉在他们脚下,可以看到远方错落有致的城市,以及悬挂在参差地平线上方的一轮夕阳。
市立第一灵能发电站,邹祈工作地点的全称,也是支撑着老城区的能源枢纽,前身是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被改造成灵能电站之后,电站周围建筑起了三米高的围墙,并且配备了15名全副武装的持枪警卫日夜值守。
因此,邹祈的同事们经常戏称这里是一座监狱。
配置守卫的目的并非镇压失控燃料的暴走——能够压制一个精神力者的只有另一名精神力者——他们是为了应付异想天开的盗匪和过激的人权组织。
自从灵能发电计划公开以来,始终遭到人权组织的激烈反对,甚至一部分不理解的民众也曾加入了抗议的行列。
反对派的行为从最初的游行示威,演化成了暴力冲击研究所和发电站。
但在廉价、稳定的电力通过线路进入千家万户以后,来自民众的反对声音已经日渐微小。
另一方面,随着灵能发电站的普及,燃料的获取成了一道难题。
原本的小规模脑开发实验是从孤儿院里征召“志愿者”
,这种不稳定的来源肯定无法满足发电的大量消耗。
最后,还是国家推出了一项名为《社会公共抚养补偿方案》的新政策,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按照新政策规定,父母的经济条件不支持抚养孩子长大的前提下,可以将孩子送入指定的公共抚养机构,并且相应得到一笔补偿金。
根据政府的说法,这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最基本的管护。
而实际上,在政策出台后,大量因为失业潮而断绝经济来源的夫妻纷纷将孩子送进抚养所,甚至出现了专门以生孩子挣钱的职业母亲。
与灵能发电项目一样,公共抚养方案也被指责为官方贩卖人口,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一旦政策实施就无法停止——否则大量新生儿的命运只能是饿死,配套的灵能发电站和下游的工业以及公共基础设施都将面临瘫痪。
邹祈的内心深处对于将那些封存在玻璃胶囊里的少女视为和煤炭、柴油一类的燃料抱有少许抵触,但他也清楚的认识到,“并非牺牲而是废物利用”
的想法有利于人们摆脱毫无意义的心理负担。
由奢入俭难,事到如今,谁都很难赞同放弃现在舒适的生活、回到灵能供电技术发明前那个用电配额制的时代。
那就只好换一种思路,说服自己只是在无害化处理失控念力者留下的躯壳,与脑死亡患者的器官捐赠没什么区别。
“……自欺欺人而已。”
邹祈轻轻叹了口气,脑海里没来由地浮现出一张满面红晕、沾染着泥土、血污和白浊液体的面庞。
“小邹,检查完了没?又晃晃悠悠干什么呢!”
老胡的粗嗓门从机房的远端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邹祈一边嘴上答应着,一边收拾好思绪走向门口。
室外的天幕已经暗淡下来,只剩下残留的余晖映红了最后几片火烧云。
电站里除了守在围墙外侧的警卫,只有三名负责夜班的技术员,此时应该都集中在中控室值班,偌大的厂区一片寂静。
老胡敲了敲后腰,指着控制塔对邹祈说道:“你记得去4号设备间领个箱子,用来把白料装起来。
我要回去换衣服下班了。”
“嗯,好,那我走了。”
邹祈立刻拔腿就走,他惦记着休息室里的情况,唯恐老胡再给他安排什么棘手的任务——除了他以外很少有技术员愿意任劳任怨地被这个暴脾气大叔差使着加班,老胡已经习惯了有什么问题直接叫他帮忙。
拎着特制的便携式金属提箱回到休息室,眼前的场景与邹祈想象中相差不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