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啊,所以选小的吗?]
皇帝带着她一块儿坐下,说起了前几年靳辅和于成龙治水相左的事。
靳辅坚持筑堤束水,于成龙坚持疏通海口泄积水。
宝音听着点头,两个建议都很好,难怪他当初都无法下决定。
“后世是如何治水?”
第113章
宝音拿走了他手里的东珠,这是礼部今日送来,要用在册封仪式上。
“修河是个大工程,这两人都对,但都不对。”
皇帝“夺回”
了东珠,往后一歪靠在了炕桌上。
“说说看。”
“他们其实都对,后世治黄河基本也是这两招,不过这两个提议都是治标不治本。”
“治理黄河,得先了解黄河因何泛滥。”
她脱鞋上炕,将黑板拖了出来,拿起粉笔边画简易地图边道。
“黄河在华夏的母亲河,我们的文明就是诞生于这条河流,在汉朝以前这条河叫大河,黄河之名是后来有的,也就是说汉朝之前黄河的水还不是浑浊的。”
皇帝认真听着,他手中的东珠转动速度慢下来。
“黄河为何水黄,因为泥沙多,想要根治问题需要解决黄河上游的泥土流失问题。”
“汉朝之前陕西是粮仓,长安也成为多朝古都,一代一代百姓靠山吃山,砍伐树木烧火,将林地变成田地,没有树木抓住泥土,这就导致原本丰腴之地的陕西变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坡,黄河也将上游流泥沙带到下游,下游一直堆积,河道上升,建堤坝不过是权宜之策。”
“所以治水就是治沙,需要在上游植树造林,下游疏通海口,再束水冲沙才能真正根治黄河水患,这不是靠一代人能够解决的。”
他仿佛被一道惊雷给惊醒,之前治黄河确实是从下游着手,完全忘了上游。
陕西山西也确实如她所说水土流失严重,千年前的关中膏腴现在变成了贫穷省。
他从未思索过这其中关联,就好像世道变迁是理所当然一样。
史书中分明写过当年关中才是天下中心,不过是人□□发,林地变成良田。
“那些田已经归百姓所有,如何能逼迫百姓退田还林?”
宝音摊手:“这个我没办法解决,我们那儿的办法是拆迁,给足够多的钱,几百年后农民种地其实是亏本买卖,因为亩产千斤,粮价也低,这还是有国家粮价兜底的情况下,与其种地不如出去打工。”
她吐了一口气,又积极道:“我们那时候将绿化视为政绩来着,比如我穿来十多年前北京还时常有黄沙天,后来内蒙古荒漠化的地方都在种树,可恨民国那会儿外蒙在沙俄支持下独立出去了,我上学那会儿的黄沙天都是从外蒙吹过来的!”
“每年农历二月我们都有个法定植树节,这一天全国都有人种树,我们那里对绿化看得很重,砍一棵树都要得到国家允许,要是保护植物砍了挖了还得坐牢,不能过度砍伐,要给子孙留个碧水蓝天。”
“像金丝楠木,明朝还有,我们那时候都少见了,仅有的那些也被国家保护了起来。”
皇帝摸了摸鼻子,他在热河行宫修的主殿便是一座金丝楠木殿。
“我下令命各地补种树苗。”
“不过……”
他眼神里满是怀疑,“在草原种树?”
怎么听着不靠谱,草原能种树吗?
之前蒙古各部总是因为争夺草场闹到他这来,后来他派人去荒地补种草种,但也只是草种,因为种树根本长不大。
“是树。”
宝音面色有些古怪。
“梭梭、沙棘树。”
别看人家长得跟草一样,人家还真树,就像某些山不到一米高,却不妨碍人家是山。
当年某宝种树,她可是兢兢业业收能量,她一度以为自己种的树,后来某宝的林区在网上曝出来,她才发现云种下的十多棵树还没膝盖高。
“都是本地生长的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