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陈夫人,这边请,听闻您织造锦缎技艺高超,霍夫人和家中女眷已在宅中等候您已久。”
.
朝堂上,汉宣帝刘询看向霍光:“尊夫人给家人请了陈夫人教授织布?”
霍光一愣,这才想起自己府上的事:“的确,那位夫人还在霍府上,听说她善于织锦缎才请来的,未曾想到她还能发明织花机。”
锦缎,起源于华夏,被称为“一寸锦一寸金”
,在普遍以“丝”
作为偏旁部首的布料中,它以“金”
作为偏旁就足以说明它的地位,也被叫做“金帛”
。
在华夏这个丝织大国的所有织物中,以锦工艺最为繁复,价值最高。
织造锦缎的工序复杂,机器也复杂巨大,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陈宝光之妻在教授锦缎的过程中,改造传统纺织机再发明织花机,是更为了不起的成就,这样的成就却被记在一个男人,她的丈夫身上。
她的丈夫可能连怎么织布都不会,更不用提发明织花机。
【泯没女发明者的名字不仅仅是女性姓名的事,发明者的很多想法和理念,只有自己才知道。
如果没有很好的继承,到后面想要继续发明就很难了。
】
【尤其是纺织业,在古代基本上是专属于女子,不记录下女子的名字,不奖励女发明者本人,如何促进其他女子去发明创造?】
【在汉代之后许久,女子在纺织业上
才有新的创新,但那时已经与汉朝无关了。
】
明清赏赐贞妇除了给家族免除徭役,还会给贞妇本人实在的禄米赏赐,和诰命赏赐。
不同的诰命等级,代表着不同的特权和实质待遇。
这也是明清时为什么那么多女性愿意辛苦守贞,不光是洗脑——毕竟不识字的底层女性还是很多的,也因为实实在在的奖励。
朱元璋出身于底层,很明白老百姓的心思,吹再多,也不如实实在在拿到手里的赏赐。
【朱元璋在给百姓普及《大明律》时,特意做了一套《大诰》,普法效果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大诰》本身,对百姓就是一套护身符。
】
明初年间,村民吃饱饭,没有去干农活,反而先把《大诰》拿出来翻阅一番。
村民看着也不是多识字的样子,但是《大诰》有图画,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能结合图画猜一猜什么意思。
刘彻还在奇怪百姓怎么这么耐心学法律,还是说后世法律严苛百姓不得不学?
“交税了!
交税了!”
一位凶神恶煞的地方官带着两个小吏来村里催收,村民上前质问:“我们今年的税明明已经交了,哪里又来什么税?”
“老太爷要过寿,你们就要交过寿的税!”
地方官理直气壮压榨村民。
刘彻本以为,要上演一出学过法律的老百姓用法律回击地方官,还在摇头说着是无用功,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是毫无势力的百姓。
谁知下一秒,村民根本不跟官吏讲什么法律,一番纠缠不清后,一村人合伙,你从家里拿麻绳,他从家里拿红布,最后还拿一本《大诰》。
在一村人的合伙下,把官吏全给绑了起来,然后用红布捧着《大诰》顶在头上,朝京城走去,气势比官吏还嚣张:
“狗官,看你再欺压乡里,我去找皇上为我们平冤!”
刘彻目瞪口呆!
天幕里的官吏在骂“刁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