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是了,要是真按照寻常的嘉奖之法,这趟冀州青州之战里能凭藉战功升迁的当真不多。
像是甘宁这等原本就是得到乔琰批准,能从楼船校尉升任楼船将军的当然得算。
太史慈领着神臂弓营却未有得到对应的官职,该当给个校尉或者将军号的。
再譬如原本还是隶属于曹操麾下的乐进丶于禁等人,在奇袭青州之中立下战功的孙观丶蒋钦丶马超等人,该当做出相应的封赏。
可像是吕布丶张辽丶赵云丶曲义和吕令雎,都暂时不便再往上升迁太多,尤其是已属九卿行列的赵云,在他这个光禄勋的位置能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人接替之前,陛下应当不会将他放到更高的骠骑将军等位置上。
但若是如同云台二十八将一般封赏,那么今日的这出嘉奖,所能覆盖的范围便太广了。
谁不想认下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呢?
云台二十八将的画像早已随着时间流逝而模糊不清,又因南宫大火彻底不复存在,可任何一人提起那开国帝王之时,都绝不会忘记那些曾经跟随他开疆拓土丶荡平天下的将领。
倘若乔琰要效仿汉明帝之举,在她刚刚平定天下之时将贡献最大的二十八人罗列出来予以封赏,他们的名字也将永远和乔琰的名字绑定出现。
这远比他们此刻得到什么将军之名还要算是一份天大的殊荣。
的确,也只有这样的一出才值得乔琰放在这样的场合之下提出!
洛阳百姓汇聚于外,关中兵卒列队于内,四方州郡的文臣武将陆续赶来,正站在她的面前,剩下的那些缺席也绝不当叫做缺席,不过是处在备受乔琰倚重的位置上而已。
那甲胄生光,金鳞曜日的景象之下,无论是乐平月报的撰稿人还是灵台史官,都正在奋笔疾书地将今日的情形给尽数记录下来,唯恐漏掉了其中的任何一处细节。
不过,当这大将提名说出口的时候,在场众臣在激动之馀也不免有了几分忐忑。
倘若真要以二十八将来计数的话,只怕是不够将在场将领都包含在内的。
自乔琰起兵于并州,光以将领来看,就实在不少,赵云丶典韦丶褚燕丶吕布丶张辽丶张杨丶徐晃丶傅干丶曲义等人各有其用,而随后征讨凉州,又有马腾父子与姚嫦这些羌人代表跟随于她,后继投来的甘宁太史慈魏延臧霸,连带着曹操和其大批从属,都绝非是战将庸才。
更别说是四方派遣以定民生的文臣了。
倘若只论「将领」的话,是否会让在乔琰还是并州牧之前就跟随于她的程昱丶戏志才丶郭嘉等人寒心呢?
从乔琰那句「非各方将领勠力同心不可俯首中央,非各方能臣群策群力不可各守安泰」已不难看出,她倾向于将文臣武将给一并排入。
可这样一来,这出论功便显得有些危险了,一旦在这论资排辈之中稍有不公,便极有可能要令手下将臣生出不满的情绪来。
而后继投效而来的将领,若是因今日这一出而觉自己永无可能超越「前辈」在乔琰心中的地位,对这大雍朝堂同样不是什么好事!
也难怪在刘秀在世之时并无什么云台二十八将之名,而是由汉明帝以追忆父皇昔年征讨天下丶重兴汉室的名义才罗列而成的。
可当这些将领文臣怀着这份担忧朝着乔琰看去的时候,却见他们这位陛下的脸上绝无这等迟疑犹豫之色。
她已旋即开了口,「中平五年月,我与众将北击鲜卑,勒石记功于赛音山达,那一年,朕十五岁。
」
在她话音刚起的那一刻,在她身前有士卒掣着一块白布而过,上头所拓印的碑文石刻,正是乔琰当时凭藉着一手书法落笔在那里的。
其上写着的,便是那「有汉并州牧乐平侯乔琰,与武猛从事张辽丶雁门郡从事张杨丶雁门郡兵曹掾吕布,述职巡御,北击鲜卑。
万骑并行,逐陵白道,斩鲜卑大将扶罗韩于此,又复北上,逐单于于野」之言。
这官职,和这石刻,对在场的众人来说好像都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就连亲自参与此事的吕布都有一瞬的怔楞方才想起来,当年他还将这番话给背诵下来过。
但有这等时过境迁之感实不奇怪,毕竟,乔琰在大司马的位置上都还坐了四年之久。
四年之间瞬息万变的风云,让人回想董卓之乱被平定的那一年都需要迟缓一步的思考,更何况是乔琰还是并州牧丶张辽还是武猛从事的时候。
当这封勒石记功的书卷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他们好像至多也就是因自己没能如吕布张辽一般早早投靠到乔琰麾下博取战功而觉有几分遗憾。
然而乔琰显然不是要以这石刻来定论张辽吕布张杨人的功绩,而是已接着说了下去,「今日四海平定,九州一统,朕二十岁。
」
台下的士燮眼皮一跳。
这十五岁和二十岁之言,对于他这等依靠着年龄优势方才走到今日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出格外有效的打击。
一位二十岁的开国帝王,甚至是大一统王朝的帝王!
乔琰朗声之言犹如在他的耳畔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