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在驴队九个人靠近的时候,他满脸笑容招呼:“都坐都坐,板凳够,桌子也够,热水正在烧,茶水少待就好。”
摊主老娘和夫郎系好围裙,坐下就包起素馅馄饨,两人手上都很利索,挑馅、一卷一捏,包得又快又好。
大锅前,摊主老爹正在烧火,一看来了主顾,口中热切招呼两声,连忙又往锅底添柴。
火势腾一下变得更旺,他满是风霜褶皱的脸被火光映得通红。
这家卖的是清汤馄饨和面条,赵连兴先问了价钱。
一碗馄饨十文钱,有二十个素馅馄饨,阳春面一碗也是十文钱,像别的打卤面、猪杂面就要贵一些。
赵连兴便让众人自要,想吃馄饨的吃馄饨,爱吃面的来一碗面。
裴有瓦坐下后搓了搓手,将蒙住口鼻御寒的布解下揣进怀里,闻言抬头看了看包出来的馄饨,想了下,便跟在另一个人后面开口:“我来碗馄饨。”
“成。”
摊主连连应声,一边记着数一边从木盆里拿出一团醒好的面揉起来。
一行人要了五碗馄饨四碗阳春面,摊主一家都忙碌起来。
天色亮了点,寒冷依旧,锅滚开后,摊主老爹先沏了一大壶茶,提着给众人倒了一圈。
热茶碗捧在手里,还没喝进肚就让人不禁舒了一口气,轻轻吹着,抿一口茶水,便从口中长长啧叹一声,总算到了。
他们从河西燕秋府千里迢迢赶来,正是为了来云济镇。
云济镇虽只是梅朱府西边地界的一个镇子,没有府城规格大,但这里地势平位置佳,又有河流码头,有水路也有陆路,陆路更是可以通四方。
从河西两府燕秋府、玲山府想往河东梅朱府城去,这里是必经之路。
近些年府城之间的商贸往来繁盛,连带着云济镇也兴盛起来。
赵连兴一行人只是庄户汉子,倒腾些柴炭山货,一路倒买倒卖,沿路经过些村庄、集镇,吆喝着卖些东西或是买些东西,低买高卖。
但如同货郎一般,这些东西价钱高不到哪里去,不过赚些辛苦钱。
梅朱府城还要继续往东走,府城高门,为贩这些贱价东西赶过去实在不值当,更近的云济镇便是他们此行的终点。
路上走走停停将近一个月了,进了云济镇地界后,赵连兴不再收别的东西,只在两个村子收了足够的干草木柴,满满当当几大车。
昨晚在一户农家睡到半夜就起来赶路,为的是一大早好在云济镇吆喝叫卖,如果运气好,说不定三两天就能将货物卖完。
时值冬日,干柴炭火正是紧俏的东西,家家都离不得,尤其这镇子上,打柴、晒干草都不如农户方便。
大锅猛火烧起来。
等待煮面煮馄饨的工夫,有一支马队从街口陆续走过去。
那些车夫、护卫的打扮明显和他们这一群庄稼汉不一样。
这个时辰太早了,街上人少,馄饨摊的动静自然吸引了那边注意,但更多的人只是从街口走过时瞥一眼,便直直过去了。
赵连兴喝着热茶,边看边数从街口走过的装货大车。
光大车就将近二十辆,瞧马队的气派,肯定是投宿大客栈去了。
和真正的商队不同,像他们倒腾的这些货物,不过是百姓相互之间倒卖些余粮柴草,所赚不多,不用上税。
这些年朝廷体恤,赋税减益,小民小户日子好过了许多。
馄饨端上来,五个汉子立即执筷,等着面好的其他人不由咽了咽口水,闲话也不说了,转过脑袋去瞅煮面的大锅。
裴有瓦端起碗,吹一吹,先喝了口热腾腾的汤。
这清汤馄饨点了几滴葱油,薄薄的油花飘在汤上,葱油的香气令人食指大动。
一时间再没有闲聊声,只有呼噜呼噜吃馄饨喝汤的动静。
等四碗阳春面端上来,即使烫口,也有人迫不及待挑起一筷子面就往嘴里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