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而且因为苏轼苏辙兄弟同登制科,为空前之事,哪怕苏辙在制科考试中公然批评仁宗皇帝沉迷享乐丶不理朝政丶用人不当,仁宗皇帝也仍旧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
然后接下来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一同中了制科,起授官也因为被指责「狂悖」丶「谤讪君父」给耽误了的苏辙都官至宰执了,苏轼还在不停被贬呢。
尽管制科在朝局中所能起到的功用极其有限,但其作为吉祥物的象徵意义与实际功用于个人而言是极高的。
龙飞之科,青云直上,又有几人能不渴盼呢?
更甭说官家在改革杂科后,隐有将杂科地位提起来与进士科并驾齐驱的势头,制科已经成为他们唯一的盼头。
只要制科还在,只要制科取士难度不变,哪怕考中制科的人起点没有以前高了,他们也能自我安慰非杂科诸士可比。
这不是前途不前途的问题,这是话语权的问题!
可他们的官家如今不仅想把制科的考试标准降到进士科二甲及以上,连杂科一甲也可参与。
说不得再过几年,连这标准就会平等地降到凡名列二甲者皆可参与了。
若非赵昕是打小出了名的性格刚强,又用一场伐夏之战彻底把地位夯实,保不齐都有胆大的去哭祖庙了。
事实上如今也确有人不停往东郊行宫递札子,想向赵祯这个太上皇告状。
事缓则圆,剥夺话语权的动作如此大,搞得朝局动荡,实在不是国家之福。
富弼有时候都很想问一句,官家,您昔年压着黄河治理,光是前期水文调查摸排就花了七年的耐心呢?
赵昕高坐上首,将富弼的纠结丶疑惑丶无奈尽收眼底,再结合皇城司传回的情报,他大概能猜到富弼的未竟之言是什么。
但凡有一点徐徐图之的可能性,赵昕都愿意徐徐图之。
可他不是没招么。
开科取士制度已经绵延数百载,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原历史线上科举制度大致定型差不多就在这个时间点。
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筑的理论来看,科举制度的定型象徵着自耕农经济彻底取代世家庄园经济。
而杂科取士的规模越来越小,最后直至消亡,让科举制度彻底变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然后随着儒学随着时间逐渐僵化自缚,自发性的扼杀内生变革,最终轰然崩塌,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但在这个世界,有了他这片小小浪花数十年如一日的搅合,总算是折腾出了点不一样的浪潮。
在官办织场和农庄之下,已经出现了规模较小的民办织场和农庄,他们主动聘请综学里的学生,追求技术进步和更高的利润。
只要经济上的国策一直外向,这些萌芽迟早会变为巨树,或主动或被动地争取政治上的权益。
以赵昕浅薄的历史知识来判断,这种政治权益的争夺还需要很长时间,也必然会见血。
他管不了那么久远的事,只能凭藉着作为帝王的威权,新君继位急要做出一番事业的由头为掩护,先挖出一条泄洪渠罢了。
毕竟他前世可是听过一句话的,不是日薄西山的大清终结了科举制,而是科举制的终结给了大清最后一锤子。
总之所谓的祖宗成法已经给你们开在这了,等到了非打不可的那天,大家还是努力多谈少打。
但面对富弼,尤其是代表着百官前来讨说法的富弼,赵昕肯定是不能这么解释的。
不然以富弼的性格,甭管能不能理解背后所蕴藏的经济发展趋势,阶级权力流动规律,给出的解决方案绝对会是一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