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戚继光的募兵原则是只收农民而不收城市居民。
他认为来自市井的人都属于狡猾无赖之徒。
这种观点,虽然有它的片面性,但揆诸实际,在城市中有固定职业的人是极少自愿从军的。
土兵为社会所普遍轻视,其军饷也相当微薄,城市中的应募者绝大多数只是把兵营当作解决食宿的救济所,一有机会就想另谋高就。
这样的士兵如何能指望其奋勇杀敌以至效死疆场?所以戚继光订立了一条甄别应募者的奇特标准,凡属脸色白皙、眼神轻灵、动作轻快的人一概摈诸门外。
因为这种人几乎全是来自城市的无业游民,实属害群之马,一旦交锋,不仅自己会临阵脱逃,还会唆使周围的人一起逃跑,以便一旦受到审判时可以嫁祸于这些言辞钝拙的伙伴。
在这个标准下招收来的兵员,都属于淳朴可靠的青年农民,而“鸳鸯阵”
的战术,也是针对这些士兵的特点而设计的。
他曾明确地指出,两个手持狼筅的士兵不需要特别的技术,膂力过人就足以胜任。
而这种狼筅除了扫倒敌人以外,还有隐蔽的作用而可以使士兵壮胆。
戚继光的求实精神还表现于使革新不与传统距离过远,更不大事声张。
他的部队保留了古老而朴素的农村作风,有时也和卫所内来自军户的部队并肩作战。
他们日常的军饷,大体和在农村中充当短工的收入相等,但另设重赏以鼓励士气,一个敌军的头颅,赏额高达白银3两。
戚家军的胜利记录无出其右。
从1559年开始,这支部队曾屡说攻坚、解围、迎战、追击,而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
除了部队的素质以外,主帅戚继光卓越的指挥才能是决定胜利的唯一因素。
戚继光周密而细致。
在他指挥部队投入战斗以前,他习惯于把各种条件以及可能生的情况反复斟酌。
一些事情看来细小,却都在他的多方思量考虑之内,例如士兵在遇到敌人之前以小便为名企图脱队,或是情绪紧张而喉干色变。
他还为火器规定了一个保险系数,有多少不能着火,又有多少虽能着火而不能给敌人以损害。
他认为一个士兵如果在作战时把平日所学的武艺用上1%,可以在格斗中取胜;用上2%,可以以一敌五;要是用上5%,就可以纵横无敌。
这种考虑丝毫也不是出于悲观怯懦,而是战场上白刃交加的残酷现实,迫使一位高级将领决不能姑息部下,也决不能姑息自己:在平日,他要求士兵作一丝不苟的训练,那怕伤筋断骨也在所不措;在临战前,他就要求自己绞尽脑汁,以期准确地判断形势。
在临阵前的两三天,戚继光就要求侦察连每隔两小时报告一次敌情。
他使用的地图用红黑两色绘制,一目了然;如果有可能,他还让人用泥土塑成地形的模型。
他的部队中备有每月每日日出和日没的时间表,当时虽然还没有钟表,但他用一串74个珠子的捻珠作为代用品,按标准步伐的时间一步移动一珠,作为计算时间的根据。
能够作这样精密的考虑,就几乎没有任何因素不在他的掌握之中。
戚继光在1563年被任命为福建总兵,这是武官中的最高职衔。
虽然如此,现实环境却很少允许他去制订整体的战略方针。
可以说,他的部队始终只是一个战术单位。
火器既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南方的水田也使骑兵不能往来驰骋,所以无法创造出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复杂战术。
就是在步兵战术的范围内,他也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他所常用的战术是使用精锐突被敌人防御线中突出的一角。
这些地方是敌人防御的重点,地形有利,极难攻破。
但是他的部队总是以出敌意外的方式迅接近敌阵,迫使对方在慌乱中仓猝应战,而使己方从不利转为有利。
获得这样的战果,端赖于平日严格训练下所养成的坚毅精神和适应各种地形的能力。
此外,以伏兵制胜敌人也为戚家军所独擅胜场,因为士兵的装备轻便,可以灵活地移动和隐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