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戚继光莅任不久,就觉他自己只需要专心于军备而不必参与政治。
因为凡是应当安排的事,都已经由总督和大学士安排妥帖;如果事情连他们都无法安排,当然也不必多费唇舌。
以大学士的身分,张居正不仅没有权力公然颁指令,甚至不能公开讨论制度的改组。
他所采用的方式是用私人函件授意亲信如此如此地向皇帝提出建议。
这些建议送到内阁票拟,他就得以名正言顺地代替皇帝作出同意的批复。
他进入文渊阁以后的第一个皇帝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对国事既不理解也不关心;第二个皇帝则是小孩子和他的学生。
环境和才能加在一起,造成了张居正的权威。
但是他还是需要小心从事。
帝国的官僚政治已经展到登峰造极,成千成万的官僚,在维护成宪的名义下保持各方面的平衡,掩盖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利。
要公然宣布改组军事制度,就等于邀请别人对自己攻击。
因此张居正不得不采取这种迂回的方式。
反正皇帝站在他这一边,不论别人是否识破真相,只要举不出违背成宪的理由,则公开的攻讦和私下的流言都可以不在话下。
蓟州军镇的军备改革,按照这样的程序顺利地进行。
最初,戚继光建议把北方各镇1万名士兵交给他训练3年,由于计划过大,在政治上和技术上都有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因而未能实现。
但是中枢政府批准了他的另一项建议,即把他在浙江所训练的一部分士兵调至蓟州,最初员额为3人,以后扩充为2万人。
张居正对戚继光极度信任,企图赋予他以这一军区统筹全局的权力,所以才拟议设立“总理蓟州军务”
的官衔,以和其他各军区的“总兵”
相区别。
无奈这一官衔在本朝史无前例,各种议论就纷至沓来,乃不得已而作罢。
这一计划不能实现,张居正找出了另一种办法,即把蓟州辖境内的其他高级将领调往别镇,以免遇事掣肘。
这时谭纶又建议该区的文官不得干预军事训练,并且主张戚继光在3年的练兵期内可以不受监察官的批评。
后者显然又为文官们制造了违反成宪的口实,引起猛烈反对。
皇帝的朱笔批示接受了兵部和都察院的建议,要求监察官明白练兵的重要,责成他们“和衷共济”
,并把他们对蓟州防区的巡视限为每年一次;对谭纶和戚继光则希望他们“稍宽以文法,乃得自展”
。
事实上,凡是故意和戚继光为难的文官,后来都被张居正不动声色地陆续迁调。
蓟州军开始训练,就接受了优厚的财政接济以购买军马、制造火器及战车。
这种和其他军镇的不平等待遇,惹来了大量的反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