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5(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但是良知并不能详尽知悉各种事物的形态功用,具有这种知悉作用的是“意念”

良知只是近似于意念的主宰者,可以立即对意念作出是非善恶的评判。

他的思想系统中还有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因果关系的重视。

在他看来,一件白的物体的白色乃是因,在观察者的心中产生了白色的感觉才是果。

这种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推导出了他的“知行合一”

说。

他认为,知识是一种决断,必定引起一种行动。

一个人见到美色就生爱慕,闻到臭味就生厌恶,见和闻是“知”

,爱慕和厌恶则为行,前者立即产生后者。

所以,在王阳明看来,“致良知”

是很简单的,人可以立时而且自然地“致良知”

,但是不断地按照良知行事就很困难。

这和孔子关于“仁”

的学说颇为相似:凡人立志于仁就可以得到仁,但是每日每时都不违背仁,即在圣贤也不易做到。

王阳明并没有为真理而真理的倾向。

和朱熹一样,他的目的也在于利用他的思想系统,去证实他从小接受的儒家教条,以求经世致用。

他的方法较之朱熹更为直接,然而这里也埋伏着危险。

如果一个人把王阳明的学说看成一种单纯的方法,施用于孔孟教条之前,就很可能生耿定向所说的“未信先横”

,以为自己的灵感可以为真理的主宰。

其后果,则可以由于各人的个性和背景而趋向于泛神主义、浪漫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

这也就是王学的危险之所在。

它存在着鼓励各人以自己的良心指导行动,而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这一趋向。

1587年,李贽就走到了这条道路的交叉点。

几个世纪以后,对李贽的缺点,很少有人指斥为过激,而是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

李贽的学说一半唯物,一半唯心,这在当时儒家的思想家中并非罕见。

这种情形的产生,又可以追究到王阳明。

qu9.。

qu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道吟我家青梅有点甜喜劫良缘仙路春秋都市最强修真妖孽(超品教师)女明星的贴身保镖农女致富记不灭龙帝神宠进化全职高手之世邀赛同人神算小奶团驾到步步生香:嫡女医妃遮天:成帝的我回到地球当保安我有一剑兰言之约从锁龙井开始无限模拟道友!那贼子她又写新书了深渊主宰绝世神医爱情是一场经的痛神诡世界修仙从制符开始朱雀记田园娇医:娘亲,爹爹来了英雄学院之最强个性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