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李贽究竟无邪还是有邪,可以放在一边不管,关键在于他那毫无忌惮的态度。
他公然把这些可以惹事生非的情节著为文字,而且刊刻流传,这就等于对社会公开挑战,其遭到还击也为必然。
而且,他的声名愈大,挑战性就愈强烈,地方官和绅士也愈不能容忍,对他进行惩罚已属责无旁贷。
这些人雇佣地痞打手焚烧芝佛院,行为可谓卑劣怯弱,但在他们自己看来,则属于卫道。
这次事件已经早有前兆。
5年之前,即1596年,有一位姓史的道台就想驱逐李贽。
仅仅因为李贽的朋友很多,而且大多是上层人物,这位道台才不敢造次,只是放出风声要对他依法处理。
李贽对这种恐吓置若罔闻,于是史道台又声称芝佛院的创建没有经过官方批准,理应拆毁,李贽答辩说,芝佛院的性质属于私人佛堂,其创建“又是十方尊贵大人布施俸金,盖以供佛,为国祈福者”
。
答辩既合情合理,再加上知名人士从中疏通,这位道台没有再别生枝节,而李贽则自动作了一次长途旅行,离开麻城前后约计4年。
他在山西访刘东星,登长城,然后买舟由大运河南返,在南京刊刻《焚书》,16年又回到芝佛院。
这次招摇的旅行使当地官绅更为痛心疾,而尤其糟糕的是,他居然在给梅澹然的信上说麻城是他的葬身之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官绅们既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一把火烧了他的栖身之地。
事变生以后,马经纶闻讯从通州赶来迎接李贽北上,并且慷慨地供应他和随从僧众的生活所需,使李贽的生活得以保持原状。
在通州,也经常有朋友和仰慕者的拜访和请益,因此生活并不寂寞。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里,他致力于《易经》的研究。
因为这部书历来被认为精微奥妙,在习惯上也是儒家学者一生最后的工作,其传统肇始于孔子。
李贽既已削为僧,他已经了解到,所谓“自己”
只是无数因果循环中间的一个幻影;同时,根深蒂固的儒家历史观,又使他深信天道好还,文极必开动乱之机,由乱复归于治,有待于下一代创业之君弃文就质。
在161年,李贽提出这一理论,真可以说切合时宜,也可以说不幸而言中。
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创立了他的八旗制度,把他所属的各部落的生产、管理、动员、作战归并为一元,改造为半现代化的军事组织。
而也是仅仅两年之前,这个民族才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
就凭这些成就,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征服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单纯的新生力量接替了一个“文极”
的王朝。
所谓“文极”
,就是国家社会经济在某些方面的展,过了文官制度呆板的管制力量,以致“上下否隔,中外睽携”
。
努尔哈赤的部落文化水平低下,但同时也就在“质”
上保持着纯真。
舍此就彼,泰否剥复,也似乎合于《易经》的原则。
qu9.。
qu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