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然而事情适得其反,我们的军官在长期训练中所培养的严格和精确,退伍以后竟毫无用武之地。
他会现在军队以外,人们所重视的是安详的仪表、华丽的文辞、口若悬河的辩才以及圆通无碍的机智。
——总而言之,和他已经取得的能力恰恰相反。
这种观念上的南辕北辙,使文官不仅在精神上对武官加以轻视,而且在实际作战中,他们也常常对高级将领提出无理的指责。
如果将领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迅投入战斗,那是贪功轻进,好勇嗜杀;要是他们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有利的战机,那又是畏葸不前,玩敌养寇。
兵士抄掠百姓,该管的长官自然要受到处分,然而事情的背景却常常是军饷积欠过久。
军饷由文官控制,然而一旦生事故,他们却可以毫不承担责任而由将领们代人受过。
也许是有鉴于唐朝藩镇的跋扈,本朝从洪武开始,就具有这重文轻武的趋向。
大约经过了一百年,文官集团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她们的社会地位上升到历史上的最高点;换句话说,也就是武官的社会地位下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
这种畸形的出现,原因在于本朝的政治组织为一元化,一元化的思想基础则是两千年来的孔孟之道。
如果让军队保持独立的、严格的组织,和文官集团分庭抗礼,这一元化的统治就不可能如所预期的成长、展,以至于登峰造极。
这种制度既经固定,将领们即使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其社会影响,也未必抵得上一篇精彩的大块文章。
这种制度和风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早已被事实所证明。
本朝的军事应败尽人皆知,但其败坏的程度却出人意外。
北方的边境每年都为俺答所入侵,被掳走的人民和劫去的财物不可胜计。
1555年戚继光调赴浙江新任的时候,东南沿海也迭经倭寇的蹂躏。
正当悲观和惶惑遍布于滨海各省,一股5至7人的海寇竟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们登陆后深入腹地,到处杀人越货,如入无人之境,竟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歙县,迫近芜湖,围绕南京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趋秣陵关至宜兴,退回至武进。
以后虽然被歼,但是被他们杀伤的据称竟有四千之多。
而南京为本朝陪都,据记载有驻军12万人。
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
面对这样令人焦虑的局面,戚继光的任务决不仅止于单纯地击败倭寇。
他先要组织一支新型的军队。
从他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中可以看到如何有条不紊地实施他的建军方案:宣布招兵的办法,规定月饷的数字,拟订分配列兵职务的原则,明确官兵的职责,设计队、哨、局的组织,统一武器的规格,颁旗帜金鼓这一类通讯器材,等等。
建军方案的核心部分是确立铁一般的军法。
军法的精神在于“集体负责”
,即所谓“连坐法”
,一队和一哨的官兵要互相保证在作战中勇往直前,不得退却。
一人退却则一人被斩,全队退却则队长被斩,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被斩。
《纪效新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还记载了一种制作干粮的方法。
然则这部著作的出现,也正好在另一个角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军训军令都没有固定的准则,专门研究军事技术的学校从未成立。
如果部队手册、战斗纲要、编制表、后勤补给图解和军法条文等为军中必需的文字材料曾经存在,那么,它们不是没有付诸实施,就是早已不合现状,所以戚继光才会在他的书里不厌其详地作出规定和阐述。
qu9.。
qu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