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都御史耿定向是李贽的朋友、居停和论辩的对手,李贽曾屡屡对他作过不留情面的抨击,批评他缺乏诚信。
然而,李贽还以同样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妖德。
分明一介不与,而以有莘借口;分明毫毛不拔,而谓杨朱贼仁。
动与物迕,心与口违。”
他还怀疑自己用佛门的袈裟遮掩了“商贾之行之心”
,“以欺世盗名”
。
这种奇怪现象的症结,在于内心矛盾的剧烈交战而无法自解。
李贽于1527年生于福建泉州。
他的家族原姓林,后来改姓李。
六世祖林努是泉州的巨商,以贸易往来于波斯湾,娶“色目女”
,可能就是印度欧罗巴种的女人。
在其后相当的时间内,他的祖先仍然和混血的家庭和伊斯兰教的信仰者往来,一直到曾祖父一代,他家庭中的国际色彩才归于消失,李贽本人则从小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长大成人。
到李贽这一代,他的家道早已中落。
1552年,他得中举人。
中举后因为经济困难,不能再耐心拼得进士及第的资格,即要求循例在政府中任职。
之后,他多年沉浮于下僚,位卑俸微,郁郁不得志。
1559年,又因为父亲死去而停职丁忧。
服满后入京求职,等待了一年零八个月,才得到了一个国子监教官的职位。
候补期间,以教书糊口。
他生有4个儿子3个女儿,但除了大女儿以外,其他都不幸夭殇。
据李贽自己说,有一次他有7天没有吃到多少东西,最后甚至饥不择食,不能分辨“稻粱”
和“黍稷”
的差别。
1563年,他的祖父去世。
上司和朋友根据当时的习惯,送给了他相当丰厚的赙仪。
至此,他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心。
他把全部款项的一半在他做过教官的河南购置地产一处,以为妻女衣食之资,让她们留在河南,余下的一半则由他自己携回福建。
他所需要安葬的不仅是新去世的祖父,而且还有祖先三代的灵枢五口。
按照一般的风俗,安葬先人,必须讲求风水,选择吉地,以期后人的飞黄腾达,否则宁可把灵枢长期停放。
当时,李贽还在文官的下层中挣扎,虽然祖父刚刚去世,但是曾祖父的灵柩已经停放了5年,环境逼迫他迁就现实,在可能的条件下一起埋葬,但求入土为安而不再作过高的奢望。
这一问题的解决,多年之后还使李贽感到已经恪尽了自己的职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