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如今宝钞不能行了,今年瞬间就少了数百万贯财源。
金银铜矿虽好,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内心犯愁的朱允炆只能朱批回应,建议将水利修建推到秋税上交以后。
朱批之后,他拿起一本空白奏疏将朱元璋的原话写下,并定下了开春便要迁移这些百姓前往云南戍边的时间。
为了防止国库空虚,朱允炆还特意提醒让户部留下移民戍边的钱粮,注意开源节流。
不得不说,在有朱元璋压制的情况下,朱允炆处理奏疏还算合规合矩,没有放飞自我。
书写了这份奏疏后,他将奏疏递给了李带班:“令人宵禁结束后立马送去户部,连同这份一起。”
朱允炆拿起了那本关于水利的奏疏,李带班也顺势接下,作揖回礼后离开殿内。
瞧着他离开,朱允炆不自觉起身看向了身后的那份《削藩论》,轻声呢喃:“朱高煦……”
“铛…铛…铛……”
几个时辰后,伴随着晨钟作响,六部五寺的官员开始赶赴庙堂上朝。
比较他们,朱高煦则是与林五六、武章一等戌字百户的兄弟们其乐融融的吃早饭,玩些牌九等游戏。
在那牌桌上,不会玩牌的朱高煦总是输钱,每日多了百来文,少了也有五六十文。
在他自己看来,自己确实没有打牌的运气,但在林五六等人来看,自家殿下那就是故意输钱给他们补贴家用的,心里对于朱高煦被禁足的遭遇也愈不平了。
只是他们这些小人物的想法,始终影响不了庙堂上的人。
待“万岁”
的唱礼声在奉天殿前广场响起,朱元璋与朱允炆也身着常服登上了奉天殿。
朱元璋坐在金台上,朱允炆则是站在金台前。
六部尚书与都察院、五寺、五军都督府及国公府各高官分别站在广场第一排。
伴随着“平身”
的唱礼与殿前豹韬卫手中的净鞭打响,九月的第一场早朝开始如期举行。
当着广场之上数百官员的面,朱允炆看了一眼朱元璋,眼神示意自己要将昨日的奏疏内容布告百官。
朱元璋微微颔,见状朱允炆上前唱声:“二十七年九月初一,经……”
朱允炆将昨夜的朱元璋下的口谕以布告百官的方式说出,其中内容顿时引起了许多官员的注意。
面对云南戍边军户的不断增多,若是按照常例,眼下定有不少官员站出来上疏,认为这样太过劳民伤财,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可是自云南金银矿山的消息传开后,这些庙堂之上衣冠楚楚的大臣却再无一人站出来反驳皇帝的旨意。
看着眼前滑稽的场景,朱允炆略有吃惊,但坐在金台之上的朱元璋却眼神平淡。
他还未登临大位时,便知道这群文官不是什么好鸟。
以往阻止百姓充军戍边,不过是担心百姓离去太多,自己家乡富户乡绅没了佃户罢了。
如今云南价值倍增,金银铜矿牵连‘以钞抵税’,每抵一年税,都能让地方上的乡绅富户少交六成的赋税,他们自然不愿意驳回旨意来让自己生气。
这看上去,像是他身为皇帝的权力达到巅峰,百官不敢忤逆。
只可惜细细看去,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恐怕早就结党一片,欺君罔上了。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不管这群衣冠禽兽再怎么转变立场和态度,他们终究阻碍不了自己……
“礼毕,散……”
伴随散朝声响起,百官纷纷唱礼,朱元璋也起身离场。
朱允炆见状跟了上去,百官也纷纷散场,前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爷爷”
待朱允炆跟上朱元璋,此刻朱元璋已经坐上了车舆,朱允炆也跟着走了上去坐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