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作者有话说:
白露是那种会给与陌生人对于她自己来说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但有底线,遇见李环家那样和她渣爹那样的,该下手也不会手软。
第77章编一本适合姚县的书
“咱们县城打算在下个月选拔参加赤脚医生培训的人选,两个月后进行统一培训。
培训的老师由你和县医院的周医生、李医生共同担任,另外,领导希望你能在这些天里,编写出一本适合姚县的医药书出来。”
这事儿原本县长打算亲自和白露说的,但今天牛宝山大队那边两个村子发生了械斗,打得比较激烈,县长和公安局陈局亲自去处理了,便由王晓霞招待白露。
赤脚医生的培训可谓是华国的一大壮举。
虽然在后世,那些老医生被很多年轻人吐槽过,也有一堆老年奋青在网上大骂他们被赤脚医生“治坏了”
的各种事迹来发泄不满。
但这些人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情况去了解赤脚医生。
凡事没有十全十美,赤脚医生的培训整体来说是九利一弊。
1965年,主席同志在一项调查报告中了解到:全国在职的医护人员,竟然只有百分之十在农村,当场就发了火,直言“是城里老爷的医生”
。
此后多个试点开始培养乡村赤脚医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直至上个月,官方主流报纸发表了一篇关于赤脚医生的文章,各地的赤脚医生培训班便轰轰烈烈的搞起来。
赤脚医生的出现是因为农村没有或少有医生,虽然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但中医也存在“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的说法,很多中医家族收徒出师后也是在城里服务于各大医馆药店。
西医就更不用说了,有几个念了大学的愿意去农村发展呢?且西医很多检查治疗需要借用仪器,农村也没有。
虽然因为培训的时间短,且没有后世那么多精密仪器,赤脚医生的医疗事故比正规医生多一些,但是他们挽救的,本就是得不到医疗资源的村民啊。
白露对这件事是很看好的,尤其是正在编辑的《赤脚医生手册》。
“参加培训班可以,编书就不必了,我听说国家现在已经找人在编写相关方面的书籍了,那些都是老专家,考虑得比我们全面。”
那可是在几十年后都被誉为穿越必备神书的《赤脚医生手册》啊,从农村四害卫生防疫、获取干净的饮水到战地防护,从头疼脑热小感冒到癌症、从识别草药到自制简单的医疗器械等等内容,它还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后来被翻译成为五十多种语言,挽救了无数人。
白露现在科普的很多事情人家上面图文并茂的讲,知识面广阔又通俗易懂,再也没有比这更适合农村的医书了。
白露看着王晓霞,第一次觉得县城的对她是不是有什么滤镜,她有如今的成就是沾了穿越的光,可真不敢和那些顶尖人才相比。
“这领导当然知道,实际上咱们县城领导有位同学在编书的地方任职,小道消息多一些。
那本书已经快编完了,领导知道书里一些内容后兴奋得一晚上没睡觉。
但是咱们姚县什么情况你也知道,这么大一个县城,有十一个不同的民族居住,你入过村最了解,很多村子里别说看书,会说汉话的人一巴掌都能数过来。
领导也是看你们木家堡制药厂发展得红红火火,国内的医疗资源你也晓得,药厂就那么些,连县医院、公社卫生室都缺药,以后这些医生培训出来定然更缺。
他希望趁着这个机会,制药厂能扩大规模。
咱们姚县山里到处都是药材,村民们不会采摘等于空守宝山。
如果你能编写出一本包含草药的中药名、地方俗名、各民族语言谐音叫法,种植、采摘、简单炮制的书,再加上一些无需保密可以公布的药方和你看病常见的脉案,那么对于少数民族村寨来说,这无疑是最实用的。
一旦制药厂成了咱们姚县的支柱产业,老百姓们知道从药材上能挣钱,就会有更多的人种植药材,到时候咱们姚县的百姓也有了稳定收入。”
这么一说白露就了解了,这就是最简单的翻译。
赤脚医生培训出来是看病的,总不能叫人家每天带着医书去村里给大家当科普翻译,如果能有这样一本书,那村里凡是识字的人都可以给大家念。
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来说这些要名都很好记,可是你跟连汉话都不会说的老乡教汉话,那个别扭的口音人家都要学习很久,更别说记住,尤其是错过了语言黄金时期的中老年人。
就像猪鬃草,白露在白石谷说猪鬃草、防风、白芨,人家不知道是什么,你教一样人家倒是能记住,可药材那是几千种啊,村民们容易记混。
不如直接告诉他们:豆米叶、小回草、小白鸡挖回来可以卖。
白露想趁着这个机会扩大制药厂,县长也想,但他主要的想法还是为老百姓们创造收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