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科举连考三日,在这三日里,学子们吃喝拉撒都要在考场里进行。
考场里紧张不已,考场外话题也围绕着科举。
江北大学校园里,就正在开展一场关于古现代考试异同的讨论会。
上次卢怀等人给大学的学生们带“头彩糕”
“状元红饼”
时就曾好奇地问过学生们,是否也参加过类似于科举的考试。
当时学生们只给出了一个简短的解释,卢怀并没有听明白,转头回去又问了一遍郑同济。
郑同济听完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交流话题,于是给两边学生都下了任务,让他们回去准备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材料,选个日子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一下。
交流会就定在今天。
江北大学有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其他三个学院里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参加。
夏朝这边主要是翰林院和史馆参与。
坐在一边的池月和熊瑶韩潇则因为与双方都比较熟悉,也特意来这里围观。
交流会在图书馆三楼的大会议室中进行。
临会前,池月专门和付橙一起去食堂用郑教授的饭卡兑换了不少水果,摆在桌子上又好看又实用。
随着学生们逐渐在会议室里落座,这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即将拉开帷幕。
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对科举都有种情怀,提起科举总有说不完的话。
这次的交流会自然而然也由卢怀这些经历过科举的人先抛出观点。
卢怀今年二十来岁,自小跟着家里私塾学习,大了些后便被送到地方上有名的书院,在书院里度过了他最年少轻狂的那几年。
直到经过科举成为翰林院的一员为止,卢怀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与科举息息相关。
当问起他怎么看待科举时,卢怀说。
“从童试到秋闱再到春闱,科举这条路我走了二十年。
这二十年,三年一次的考试里,我见过太多壮志难酬的学子,或是一夜白头,或是乐极生悲,总有人为了一次科举拼上身家性命。
都说科举是寒门学子翻身的好机会,可自古以来真正翻过身来的能有几人?
我不能说科举不好,但也不能说科举不坏。
它对于我和诸位同学来说只能算是难得。”
从这些话里不难看出,卢怀虽然运气好,年少就进了翰林院,但在他看来科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这与江北大学学生们认知中的科举完全不同。
比如付橙一直以为读书人都向往科举是为了一展抱负,可卢怀却告诉她。
“施展抱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实是为了巩固家族势力。
为了家族兴荣而走上这条道路的人不在少数。”
付橙疑惑:“那走上这条路以后呢?官越做越大岂不是就能享受权利了?”
卢怀像是看小孩儿一样的眼神看付橙:“怎么可能,你们太幼稚了。
官是能越做越大,可升官哪有那么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