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本质上,它是陈教授的脑电波记录仪的高级版本。
"
设计完成后,维尔斯研究所的技术团队立即着手建造。
他们有着惊人的效率和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定制和组装各种复杂组件。
三天后,第一批设备已经安装完毕,但问题也随之出现。
"量子共振腔出现谐振不稳定,"一位技术人员报告,"七种材料之间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干扰模式。
"
李默仔细检查后发现,问题出在材料排列顺序上。
"量子信息场不是线性的,"他解释,"材料排列需要遵循特定的几何学原理,而不仅仅是物理特性的考量。
"
李默花了整整一夜重新设计共振腔结构,采用了一种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的特殊几何排列。
第二天,技术团队按照新设计重建设备,问题迎刃而解。
------
一周后,基础设备基本完成,李默开始进行第一次系统测试。
团队成员和维尔斯研究所的几位核心科学家聚集在实验室,气氛既紧张又兴奋。
"测试将分三个阶段,"李默简单介绍,"首先测试设备能否准确检测量子信息场;然后验证信息场操控的精确性;最后尝试更复杂的信息结构修改。
"
李默坐进专门设计的操作椅,戴上意识接口装置。
这是一顶轻盈的头盔,内部布满了精密传感器,可以捕捉脑电波中最微弱的波动。
"开始记录,"张磊宣布,启动了数据采集系统。
李默闭上眼睛,进入冥想状态。
几分钟后,量子信息共振腔内的传感器开始捕捉到信号波动。
大屏幕上,复杂的数据图表实时显示着量子场的变化。
"太神奇了,"玛丽亚惊叹道,"系统确实在记录量子信息场的波动,而且与李博士的脑电波有明显的相关性。
"
第一阶段测试成功后,李默进入第二阶段——尝试修改共振腔中一个小铜块的导电性。
这是他之前多次成功的简单测试。
他集中精力,通过意识接口将自己的感知延伸到铜块,"看见"了其中的量子信息结构,然后尝试进行修改。
这一次,设备不仅记录了整个过程,还实时显示了铜块导电性的变化——准确地增加了30%,正如李默计划的那样。
"数据确认,铜块导电性提高了30.2%,"张磊宣布,引起实验室内一阵惊叹,"持续时间是...8分钟12秒,然后逐渐恢复正常。
"
"比我之前的记录长了将近一分钟,"李默摘下头盔,"看来设备确实增强了效果。
"
维尔斯看起来异常振奋:"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你们不仅证明了量子信息场的存在,还证明了意识可以与之交互并影响物质属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