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是的,不仅如此,"李默补充,"我认为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能发现一些传统化学从未注意到的关系和互动模式。
"
当团队讨论实验细节时,林小雨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读取'原子的这些特性,那么理论上,我们也可能尝试'修改'它们,对吗?这会引发新的伦理问题。
"
实验室一时安静下来。
"确实如此,"李默认真地回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完整的观察系统,理解这些'类'和'对象'如何协同工作,它们的限制在哪里,修改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强大的能力需要伴随深刻的理解。
"
维尔斯若有所思:"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原子能研究。
人类在真正理解核能的危险和限制之前,就匆忙将其武器化,结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
"我同意,"李默点头,"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从最纯粹的观察开始。
面向对象的观察法是一种理解工具,而非立即的操作工具。
"
下午,团队选择氢原子作为第一个研究对象。
实验室中央放置了一个特殊的量子隔离箱,内部是高度纯化的氢气样本。
李默戴上了改良版的脑电波监测头套,张磊负责操作记录设备。
"记录开始,"张磊宣布,"李默,你准备好了吗?"
李默点点头,闭上眼睛,通过冥想进入"接受性"意识状态。
几分钟后,数据流开始在屏幕上显现。
"看到了,"李默轻声说道,"氢原子...它的结构比我想象的更加优雅。
"
屏幕上,张磊的设备捕捉到李默正在感知的量子信息,自动转换为可视化数据。
氢原子的"类定义"开始在屏幕上构建——属性包括质量、电荷、能级结构;方法包括电子共享模式、能量吸收与释放机制、量子跃迁规则。
"这太神奇了,"张磊看着数据流,"我们正在直接'读取'原子的'源代码'!
"
实验持续了四十分钟。
当李默最终睁开眼睛时,他看起来既兴奋又疲惫。
"氢原子的'类定义'相对简单,但其方法的精密度和效率令人惊叹。
这是自然界最完美的代码。
"
当团队分析第一批数据时,玛丽亚发现了一些异常。
"看这里,"她指向屏幕上的一段数据,"氢原子的某些'方法'似乎包含未使用的参数入口,就像为某些罕见互动预留的接口。
"
"有意思,"李默凑近屏幕,"这可能是我们首次观察到原子层面的'多态性'——同一方法可以基于不同环境参数产生不同行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